CNML格式】 【 】 【打 印】 
網際網路成為中國人公民意識 “訓練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2 11:24:14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今年1月,曹德龍在所居住社區的業主論壇看到由新京報社主辦的2009年度北京十大感動社區人物評選活動,他毫不猶豫地打開鏈結,給候選人趙蕾投票。 

  新華社報道,趙蕾的介紹裡這樣寫道:“2008年,一股不知來自何方的臭氣瀰漫在常營。8月25日,一篇《冒險親臨高安屯垃圾處理現場!探尋惡臭根源大揭秘!》的帖子出現在朝陽區柏林愛樂小區的論壇上。6個小時後,點擊率超過了三萬。帖子說出真相——垃圾處理場是臭味來源。幾天后,區政府道歉並整改,2009年7月宣佈完成高安屯除臭。” 

  作為高安屯垃圾處理場臭氣的“受害者”之一,曹德龍希望這位第一個揭露真相的女士能當選。“她為我們周邊幾個社區做了很多事情,值得這個稱號,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她。” 

  從打算買房開始,這位33歲的展會策劃人就經常登錄這個業主論壇了解小區的情況,並通過網路參與了小區業主自發組織的多次維權行動。現在,這個論壇已經成了他每天必上的網站之一。 

  他說:“以前不知道維權的途徑,通過實踐增強了法律意識。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好的聯繫、學習的平台。”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信息中心(CNNIC)1月15日發佈的《第2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人。 

  在這些網民中,很多人和曹德龍有著相同的感受。CNNIC2009年的一份調查顯示,56.1%的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意見”,81.7%的網民表示“上網以後,我比以前更加關心社會事件”。 

  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中國人公民意識的“訓練場”,讓公眾不斷學習維護自身權利、參與公共事件、監督政府工作。 

  鳳凰衛視評論員梁文道說,自由的公民聯結和理性、成熟的參與者是全世界都在努力構建的良好公民社會的必備條件,“網際網路促成了公民之間聯繫、聯結的機會增多,同時近年來中國的網路上理性的成分越來越多”。 

  2月24日晚,新浪微博一位普通用戶“小酒窩999”發出一條求助信息,說成都一位93歲的老婆婆急需Rh陰性AB型血做手術,尋求網友的幫助,這條微博在短時間內被迅速轉發幾千次,第二天就聯繫到了多位血型合適的網友到醫院獻血。 

  新浪網微博運營負責人曹增輝說,微博讓普通人參與討論的門檻降低了,也拓展了民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在這樣一個公開性的平台上用相對真實的身份發表言論,網民了解要對內容負責,因此會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參加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銅陵市委書記姚玉舟說,網路拓寬了群眾發言渠道,便於群眾監督政府,有利於政府改進工作,修正錯誤。“日常工作中,我切實感覺到,網路民意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公眾的意見。” 

  在網路上表達見解也幫助網民在現實中得到更多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機會。 

  2009年12月29日,安徽省亳州市三位網民劉恒新、魏紹軍、蔣建峰被增補為市政協委員。多年來,他們以“在亳一方”、“魏紹軍”和“君子狐”為網名在亳州市市民論壇發帖,反映大眾和政府都很關注的公益性熱點難點問題。 

  2010年1月18日,亳州市政協二屆五次會議召開,三名網民第一次以政協委員身份參加會議、履行職能。 

  他們提出了《關於實施亳州、渦陽同城化的建議》《積極防治農村環境污染,重點加強農村水源地保護》等提案,反映了《讓農家書屋真正發揮作用》《重視農村幼兒教育,促進鄉鎮幼教事業發展》等社情民意。目前這些提案和社情民意都在通過正常渠道和程式積極辦理中。 

  2月初,曹德龍得知趙蕾順利當選十大感動社區人物,他感到欣慰。他說,“以前有些事沒有觸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不願意去管,網際網路讓大家相互認識,以後我參與(公共事件)的程度一定會增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