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稱中國用20年研JL-2 至今未裝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7 11:25:09  


 
  因此中國戰略導彈力量的海上部分尚不具備作戰能力。而空軍根本沒有戰略轟炸機。據《莫斯科防務簡報》雜誌的專家米哈伊爾.巴拉巴諾夫說,“中國的核力量既不能用來進行有效的第一次打擊,也不能用來反擊敵人,因為它未必能夠挺過對它的第一次打擊”。

  中國軍隊的常規武器更糟。中國軍事工業不僅沒有學會研製符合世界標準的複雜的軍事裝備,而且也沒有學會很好地仿造別人的東西。例如中國在購買了俄羅斯的近乎300架蘇一27和蘇一30殲擊機後,試圖製造克隆版飛機殲一11B,它使用自己生產的發動機和電子系統。飛機發動機是非常複雜的東西,它是機電製造的頂峰,中國不能設計製造出先進的飛機發動機,證明其整個軍事工業的水平很低。

  中國已經生產出了幾百架戰鬥機,但是在國外沒有得到承認。去年末,在緬甸空軍競標中,中國的殲一10與俄羅斯的米格一29飛機在市場上首次相遇。緬甸是中國最可靠的僕從國,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然而緬甸還是選擇了俄羅斯飛機,它購買了20架米格一29飛機,總價為4.5億歐元。中國仿制防空武器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儘管有俄羅斯專家的參與,但是實施所有這些項目非常困難,主要是中國缺少這方面的專家。中國人自己並不隱瞞其主要問題是缺少專家。中國方面表示,長期以來沒有培養這方面的專家,因此沒有足夠的設計師來製造民航飛機。中國選派專家到國外學習並在國外尋找專家。

  儘管在生產和研製複雜的軍事裝備和民用飛機上遇到種種困難,但是中國軍工的經理人們因在軍事和民用航空製造上取得的被誇大的成就而感到歡欣鼓舞。但這些成就主要建立在蘇聯和俄羅斯軍事工業經驗的基礎上。並不能證明中國的技術是獨立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