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解讀中國製造深海科考利器“蛟龍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5:24:30  


 
  在他的同事中,有許多也乘坐過載人深潛器,但清一色都是“阿爾文號”。同濟大學講座教授丁抗博士,10年來17次擔任美國“阿爾文號”深潛器的深潛科學家,上百次參與海底深潛作業的技術支持,是目前世界上有最多深潛記錄的中國人。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周懷陽博士也多次乘坐“阿爾文號”深潛器展開研究。

  據介紹,“蛟龍號”具有針對作業目標穩定的懸停定位能力,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測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探測海底的小目標。“蛟龍號”上還配備多種高性能作業工具,確保它在特殊的海洋環境或海底地質條件下完成保真取樣和潛鑽取芯等複雜任務。隨著“蛟龍號”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的海洋科學家有望改坐“中國製造”。未來“蛟龍號”的使命包括運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熱液噴口等複雜海底有效執行各種科學考察,開展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和捕獲等工作,並將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檢測以及其他深海探尋及打撈等各種複雜作業。

  給海洋研究更大投入

  “海底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團沉積物、每一處地形,在科學家眼裡都仿佛萬花筒。透過它們,可以還原從古至今的海洋環境特征以及不同時代深海生物群落演化進程。”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翦知湣教授說,海洋地質屬基礎科學研究,對人類開發利用海底資源、探究全球氣候變化卻有現實意義。

  據介紹,如果沒有封閉的壓力控制保護系統,人類下潛的極限不過是水深30米。而如果“蛟龍號”最終實現它的深潛目標——下潛7000米,就能訪問地球上99.8%的海洋底部以及更深的海溝。在7000米深度,深潛器承受的壓力相當於700個大氣壓。

  在目前世界各國已經研發成功的深潛器中,最有名且貢獻最大的是美國的“阿爾文號”,服役40多年來,4000多次潛入海底,於1977年在東太平洋發現深海熱液。它的最大下潛深度接近5000米,能在高低不平的海底移動自如。

  “美國的載人深潛器技術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步,目前能下潛到4000-5000米,日本則已達到6500米的水平;我國進入新世紀後才開始重視載人深潛器技術,加大了研發投入,但可喜的是,我們和美、日等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差距正大幅縮短。”翦知湣教授感慨道: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類對天空、太空的了解程度大大高於深海和海底,“如今,我國對海洋研究的投入還不足航空、航天的十分之一,其實海洋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一點不低於航空、航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