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搶占電磁空間 中國空軍電子戰能力評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2 10:28:04  


運8電子幹擾飛機能發射大功率的幹擾信號可用於遠程幹擾(上圖),而未來攜帶KG300G幹擾吊艙的殲轟7也極有可能承擔中國“野鼬鼠”的角色(下圖,紅圈處為KG300G幹擾吊艙)。
 
  運8電子干擾飛機和KG300G干擾吊艙

  進入新世紀隨著轟-5等電子干擾飛機退役,中國空軍也開始尋求新的電子戰飛機,這便是運-8高新工程電子干擾飛機。與美國的EC-130飛機一樣,該機也擁有大型的天線陣,能夠發射大功率干擾信號,可以用於遠程干擾。

  由於中國大型飛機平台數量和質量都非常有限,因此中國空軍相當重視伴隨干擾飛機的發展,為此研製了KG300G型電子干擾吊艙。KG300G具備自動告警、跟蹤雷達威脅信號,指標和精確的電子壓制,具備多個威脅信號分析接收和多目標干擾能力,具備較強的電子干擾能力。該吊艙主要配備在中國空軍殲轟-7型戰鬥轟炸機,成為中國空軍攻擊機主要伴隨干擾飛機。殲轟-7伴隨干擾飛機可以與殲轟-7A、蘇30MKK等戰鬥轟炸機進行編隊飛行,為後者提供隨時的干擾掩護。

  中國空軍的“野鼬鼠”

  對於現代電子戰來說,如果僅憑電子干擾進行軟壓制,有時效果比較有限,其限制主要體現在只能暫時讓對方電子設備失效,一旦干擾飛機飛離,對方設備仍舊會對我方後續飛機和行動形成威脅,另外電子干擾也為影響我方相關設備的運作,因此就需要對敵方防空系統採取“硬殺傷”手段——反輻射導彈攻擊,以保障我方攻擊機群的行動自由。

  前面提到的殲轟-7A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其採用了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該系統以1553B數據總線為骨幹,任務計算機為核心,具備較好的功能擴展和升級性能,通過增加任務計算機硬/軟件的性能,可以擴展飛機的用途這意味著該機不便具備電子干擾能力,還具備發射反輻射導彈對對方防空系統進行硬壓制能力。從航展及其它渠道搜集到的信息來看,中國空軍已經為殲轟-7A配備了國產鷹擊-91反輻射導彈,該導彈是中國引進技術生產的俄羅斯KH-31P型,在戰術使用上相當於美軍的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

  從前面的叙述,我們可以勾勒出中國空軍電子戰能力的輪廓,以運-8高新機,輔以掛載有KZ900電子支援偵察吊艙的作戰飛機執行電子偵察任務,運-8高新工程電子干擾飛機執行遠距離電子干擾,殲轟-7A執行伴隨干擾和反輻射壓制任務,初步形成完整的電子作戰能力。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清醒的看到中國空軍電子戰飛機還存在著缺少大型平台、部分系統性能不足等缺點。

  進入80年代由於圖-4型電子偵察機的使用壽命已經達到極限,加上該系統存在著系統覆蓋頻率窄、可靠性及自動化能力不足的缺點,中國研製了新一代電子偵察系統,用來改裝轟-6型轟炸機,這便是轟-6電子偵察機,該系統在覆蓋頻率及自動化等方面比上一代系統有明顯的提高,與此同時中國還研製了大功率機載電子干擾系統用於配備轟-5、6電子干擾飛機,並且開展了風雷-1號反輻射導彈的研製工作。

  但受限國家經濟技術實力,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電子戰飛機及系統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系統的性能落後,可靠性及功能偏低,沒有形成整體的綜合電子戰系統,尤其是缺乏硬殺傷手段,因此整體電子戰能力較低。有外媒報道指出,在96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東南沿海的雷達、通訊網絡曾遭到美軍EA-6B的大規模干擾和壓制,這也暴露出當時中國電子戰能力和水平的不足。

  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空軍以打勝高科技局部戰爭為牽引,加強了新型電子戰系統的研究。隨著國家經濟技術實力的增強,中國空軍先後研製、引進多型機載電子戰系統,這些系統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和攻擊等多個方面,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子戰體系。因為官方對於電子戰方面的進展公開不多,筆者主要通過在國內外防務展中出現國產電子戰設備來進行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