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心理威懾講求技巧
不容回避的一點是,美軍的航母本身即為核武器的投射平台,中方的反航母導彈也能搭載核彈頭,同樣屬於“准”戰略武器,不能單從戰術層面評估。正如美國《防務新聞》周刊曾指出的那樣,使用這種導彈攻擊航母,美國將很難判斷中方的真實意圖;恐慌和猶豫不決可能令美方對“疑似核打擊”反應過度,甚至動用核武器回擊。
正是引發核戰爭的危險,給中國反航母導彈的運用施加了無形的限制。一方面,美國航母戰鬥群是對中國戰略利益的威脅,中方必須有平衡這種威脅的能力;另一方面,中美刀兵相見可能導致戰事不斷升級,給亞洲的繁榮構成破壞,這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所以,如何把握在衝突邊緣行走的尺度,特別需要各方達成微妙的默契。
文章稱,對中國而言,在發展打擊航母的能力的同時,也應將使用這種能力的條件告知外界。中方應該令外界避免以下兩種誤判:一是“航母可以在中國近海為所欲為”,二是“中國會不加節制地使用反航母導彈,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發起突然襲擊”。
文章還認為,一國的軍事崛起必然在周邊引發不安,中國的威懾力越強,使用武力反倒要更謹慎。中國要仔細學習釋放威懾力的方式和手段,真正做到“不怒自威”而非“怒而不威”。
按照這樣的思路分析,中國大力發展反航母彈道導彈,主要意圖系“恫嚇”美國海軍並拒之於近岸1000公里之外,而非在實戰中將航母送入海底。換言之,這種神秘武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威懾的手段。(來源: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