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有法理沒力量得不到公正:中國海軍仍需壯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4 08:21:12  


 
  綜合考察英國和俄羅斯的海軍發展模式,可以發現其越來越注重航母、核潛艇一類的大型平台,為保證此類裝備的延續性,甚至不惜做出次要犧牲。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戰略轉型等問題的壓力下,歐洲老牌海上強國紛紛開始重新取舍,以“抓大放小”的戰術,維持強大的海軍。

  借外力需自身強 

  在亞洲範圍內,日本和印度的海軍發展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兩國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外力”。

  由於受造船業水平、科技實力和政策延續性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印度海軍偏好購買外國先進的成熟平台、武器和技術,先是從英國購買了“維拉特”號航母,後來又購得俄制二手航母,希望在短時間內打造3個航母作戰群。但由於“鷂”式艦載機老舊,且問題頻發,加之遭遇俄制航母不斷漲價,印度的航母戰略就像一個拴著各種提線的木偶,受到多方牽制。而在購買俄制水面艦艇、法制“鮋魚”級常規潛艇和美制P-8I遠程反潛機時,印度海軍同樣可能會存在類似問題。

  與印度不同的是,日本借助與美國的特殊盟友關係,已將海上自衛隊的規模發展到極限。在與美國的合作中,日本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中的技術優勢,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在利用美國成熟技術的同時,日本也深度參與“標準”系列反導/防空導彈的生產和研發,使海上自衛隊成為東亞首支裝備“宙斯盾”驅逐艦和“標準”導彈的海上力量。另外,日本本身就具備雄厚的軍工實力,因此才能獨立打造出“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和P-1反潛機這樣的先進裝備,而不單純依賴美制裝備。不過由於政治等原因,日本發展海上力量仍舊無法擺脫美國的影子。

  可見,過於借助外力發展海軍,總會存在掣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