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入衛星發射布網高峰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0 11:09:55  


 
  從“燈塔”到“北斗一號”

  “中國人關於利用人造衛星進行導航定位的設想其實並不比外國人晚,是與世界同步的。”李長江說:“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是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的,而幾乎在同一時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開始了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的設計,取名為‘燈塔’,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國家財力等原因,工程下馬。”

  “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設施,是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李長江說,“世界各大國都高度重視發展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例如,美國不斷提高GPS的精度和抗干擾、抗攻擊、反利用能力,極力保持其霸主地位;俄羅斯克服經濟困難,堅持全面恢復和自主控制格羅納斯(GLONASS)系統;歐盟一直致力於建設獨立的伽利略(GALILEO)系統;此外,在中國周邊,印度、日本也在積極謀求建設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大家都認識到,要有自主的系統,這是不容質疑的。”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競爭中,中國人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創造性地提出了雙星定位設計方案,即利用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實現一個區域的導航定位。在這一設想的基礎上,北斗一號雙星定位系統開始了積極地立項論證。1994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了這一雙星定位系統立項報告,中國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建設。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號01星發射,12月21日北斗一號02星發射。2003年5月25日又發射了北斗一號03星,作為系統的備份星。經過近3年的調試、測試和試運行,2003年12月15日,中國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一號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李長江介紹說,利用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實現區域導航定位屬於世界首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投資很少。

  “這一突破意義重大,這是繼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系統之後,全球第三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正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所說,我們實現了從無到有,解決了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謝軍說。

  北斗一號雙星定位系統的突出特點是,構成系統的空間衛星數目少、用戶終端設備簡單、一切複雜性均集中於地面中心處理站,其主要功能包括:

  定位——快速確定用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用戶及主管部門提供導航信息。

  通信——用戶與用戶、用戶與中心控制系統間均可實現雙向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就如同使用手機發短信一樣,這是北斗一號系統獨有的一項功能。目前,這項功能特別得到漁政、水文監測和森林防火部門的青睞,在搶險救災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事實上,普通百姓第一次聽說“北斗”,大多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期間。當時,在基礎設備損壞,通信中斷的情況下,救援部隊緊急配備了1000多台“北斗一號”終端機,實現了各點位之間、點位與指揮部之間的直線聯絡,為抗震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授時——中心控制系統定時播發授時信息,為定時用戶提供延時修正值。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在軍事領域,聯合攻擊之所以能夠精確打擊目標,是因為通過衛星定位和高精度授時對目標進行了多維鎖定。在民用領域,例如電力部門,電力傳輸設備運行時間如果不同步,輕則運行設備失控,重則造成整個地區電網癱瘓。

  李長江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目前,北斗一號系統已經得到成功運用。但北斗一號也有其缺陷:雙星定位,只能為終端用戶提供經度和緯度,無法提供高度數據;只能覆蓋中國及其周邊地區,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無法在高速移動的平台上使用,用戶無法保持無線電靜默,因而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而且北斗一號衛星壽命為8年,其中北斗01星、北斗02星壽命即將到期,因此發射新一代北斗衛星勢在必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