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中國海軍正成為戰略型軍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0 08:52:50  


 
  軍事外交:“旨在建立軍事互信”

  曾有人說,就像成長中的生命最容易遭受摧折,成長中的大國在軍事領域也是最微妙和危險的。無可諱言,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是為了滿足自身防禦的需求,是防禦性國防戰略的體現,但也引發了各種猜疑,如何化解這種猜疑,是中國建構有說服力的國際話語的中心任務之一。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一系列國際防務議題上採取了積極的政策,如在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國際維和和地區安全雙邊及多邊對話等方面,中國都起著日益突出的作用。但由於中國長期奉行反霸和獨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在現有安全格局下,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總是對中國的未來軍事意圖抱猜忌的態度,特別是,由於有台灣問題等熱點存在,中美在冷戰期間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始終發展不順,這既不符合兩國共同的國際責任的需要和兩國長遠利益,也給兩國關係的發展投下了深重的陰影。中美兩國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沒有真誠的中美戰略合作,亞太地區就沒有真正的安全前景可言;而沒有中美在安全領域機制化的交流和對話,中美新冷戰並非完全不可設想。此外,在反恐和國際安全建設方面,兩國有諸多共同利益。

  互信是安全關係的前提,與過去有很大不同的是,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中國軍事力量與周邊包括大國在內的軍事力量直接接觸的機會已不可避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家利益在全球和地區的外延有了很大拓展,同時,中國的國家軍事效能也獲得了今非昔比的進步。因此,在諸如南海等重大地區安全熱點問題上,中國採取諸多戰略主動措施,增進周邊多邊安全對話,建立可靠的集體安全平台,借以加強交流,逐步樹立互信,防止衝突,這是近年中國軍事外交的重點。中國與美國、俄羅斯、韓國等進行了戰略夥伴關係的交流,同時積極推動各種地區安全對話的進程。隨著這些對話機制的制度化、深入化和多邊化,一個涵蓋主要亞太國家的軍事安全對話網絡已可以展望。

  中國歷來反對在國際事務中運用武力解決問題,但中國從來也不缺乏運用武力以捍衛主權、領土完整和其他正當國家利益的意志,隨著中國巨大的綜合國力轉化為國防能力,中國作為主要的地區性軍事大國崛起的前景幾乎觸手可及,中國將如何運用巨大的自衛能力,而周邊和有關國家又將如何看待中國力量的性質,這將成為伴隨中國現代化全程的重大課題。歷史經驗表明,沒有可靠的制度化多邊安全機制,熱點問題和利益衝突演化成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