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稱解放軍地下機庫隱蔽很難被衛星發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4 10:26:20  


資料圖:地下機庫裡面的戰機准備進洞庫。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俄羅斯軍事評論網報道,中國空軍大約建有40個地下航空基地,擁有承受敵方大規模空襲的獨一無二的能力。敵人要想摧毀或者哪怕暫時癱瘓這些地下機場,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必須大量使用超強威力的高精鑽地彈藥。

  由於中國空軍地下基地非常隱秘,機場內的動向很難被敵方衛星、空中和地面觀察設備發現,因此能秘密完成戰備工作,隨時準備執行戰鬥任務。據稱,中國大型地下掩體內至少可容納1500架作戰飛機,如果不是只在主隧道內停放飛機的話,甚至可能更多,總容量超過了中國軍隊現役現代化戰機的總和。從戰略層面上講,地下航空基礎設施能保證中國軍隊對抗敵方的密集打擊,避免本國戰機在地面被敵軍摧毀,從而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強敵,一旦企圖對中國軍隊戰機造成決定性的打擊,就必將陷入持久消耗戰。

  與其他強國空軍相比,中國空軍獨一無二的特點之一就是廣泛使用地下機場或超級掩體。從媒體公開和美國偵察衛星照片披露的情況來看,中國地下機場至少有40個。從歷史上看,為了盡可能地保證本國飛機和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不被敵方空襲摧毀,瑞典、瑞士、朝鮮、前南斯拉夫國家和阿爾巴尼亞空軍曾經使用過地下機場。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通常是作為被動防禦方,希望盡量保護作戰機群,保留空軍實力。

  儘管地下掩體的基本用途是保護飛機、人員、燃油、彈藥和輔助設施,免遭常規爆破、核爆破以及生化武器的殺傷,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即能夠充分保證常規部署的作戰飛機的隱蔽性,掩飾其戰備活動,直到飛機戰鬥起飛前滑出坑洞時才有可能被敵方空中、太空和地面偵察設備發現。當然,地下掩體的使用也有一些缺陷,特別是建設工程深受地質條件限制,工程量較大,容易透水,安全程度不樂觀等。據稱,中國是在上世紀50年代大建機場時開始建造地下掩體的。美國解密的KH-4 Corona IMINT衛星1962-1963年拍攝到的圖片揭露了這些地下航空基礎設施,包括輔助跑道和滑道到底是如何建成的。不久前谷歌地圖公布的大量高分辨率衛星圖片,曝光了中國空軍的許多地下基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