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軍專家稱中國要成“藍水海軍”為時尚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2 08:31:08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新型戰艦群海上編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環球時報》編譯美國海軍專家安德魯.埃裡克森發表文章稱,中國海軍實力近年來獲得快速發展,但其近海和遠海的作戰能力差別巨大,旨在遂行遠海作戰的“藍水海軍”尚需數年才能對美國構成實質挑戰。

  文章稱,21世紀,隨著中美這兩個亞太大國在國家能力的各個方面展開競爭與合作共存,兩國關係對國際關係變得至關重要。雖然他們擁有許多重要的共同利益,並且日益依賴彼此(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但是兩國在重要安全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儘管雙方付出極大努力和耐心的話,很可能會消除這些分歧,但是中美之間仍然存在偶爾出現危機(類似於2001年的EP-3偵察機事件)的可能,並且無法完全排除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要想避免衝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衝突的潛在性質和代價。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及其能力、政治與行動都代表戰略等式的主要部分。北京政府對這些部分的理解與擔心將會影響中國的行動,然後反過來影響美國的決策。

  近海:中美戰略及軍事動態

  從中美在其他領域的潛在進步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與中國不太可能在近海(黃海、東海、南海)狀況及標準問題上達成相互理解。中國絕大多數領土宣示及有爭議主權宣示所涉及的對象都位於近海海域。在那裡,北京政府宣稱擁有主權的島嶼包括台灣島、東海的釣魚島以及南海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其他島嶼島礁。中國引用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規定, 宣稱這些島嶼周圍的200海裡為專屬經濟區(EEZ)。目前,該公約的締約方已達161個,但其中並不包括美國——這嚴重限制了美國在重要國際海洋法領域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中國的主權宣示通常具有爭議,或者與其鄰國的宣示出現重叠,這加劇了圍繞法律允許在專屬經濟區域內開展何種行動的相互矛盾的解釋。例如,中國領導著一個由聯合國192個成員國中的23個國家組成的23國集團,他們這個少數群體試圖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進行解釋,從而限制外國軍隊進入中國宣稱的專屬經濟區及其上面的空域。如果這種方法被採用,那麼中國可能會禁止外國軍隊在南海大片主要海域開展軍事行動,從而威脅全球一些最重要船運及能源通道的航行自由。接受這些少數人對專屬經濟區使用權的觀點可能還會開先例,讓全球38%的海洋被稱為專屬自由經濟區,從而進行類似的限制。

  中國反對外軍介入近海,擔心這會影響中國海上主權宣示的效力,限制中國作為地區大國漸增的影響力。作為該政策的一部分,中國反對美國在中國所宣稱的專屬經濟區內及其上空開展監視與偵察行動。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並施加政治壓力,中國會定期阻止美國的空中監視與偵察行動。

  中國還越來越多的使用民間海上執法船只和政府控制的船只,向美國的監視和偵察船只施壓。而且,中國所使用的戰術一直很強勢,比如,2009年3月,中國船只曾在海南島以南75英里處與美國偵察船“無瑕號”對抗。同時,中國還在研發、部署並展示軍事平台和武器系統,這些平台和系統可能能夠威脅、致癱甚至摧毀美國及其盟國和友國試圖干預衝突時使用的平台。中國將這些能力稱為“反干預”,美軍則將之稱為“反介入/區域拒止”。在這些概念當中存在一些細微差別,這種差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看法的區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楚權龍總結出了中國在這方面的動機:“中國的目標是阻止美國獲得可能對西太平洋進行干預的能力。這一點自1996年起就很明白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