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媒駁西方對中國十大誤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0 08:49:12  


 
  誤讀三:當代中國人沒有信仰

  中國擺脫了為生存忙碌的階段,人們追求更多的是自身價值的與眾不同。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沒有抹去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社會和諧依然是終極目標,反對個人主義的觀念在中國還比較普遍,而且個人價值的實現依然比名氣和財富重要。中國年輕的一代正在重新定義新的中國,一個新文化和傳統文化達到平衡的國家。

  誤讀四:互聯網將給中國帶來革命性變化

  毫無疑問,互聯網改變了中國社會,尤其是向好的方向,但互聯網還不至於給中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網民可以通過微博等方式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己的意見,雖然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還有待提高,但歷史的車輪在前進,這點毋庸置疑。

  誤讀五:中國的市場更像歐洲

  除了地理和政治上的差異,中國和美國一樣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國的市場也是如此。龐大市場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分銷網絡、銷售渠道、零售業務和採購標準,而且政策穩定。儘管會有不同省份之間的相互競爭,但這絕對不是文化或政治上的分歧,也就不會導致類似“巴爾幹化”的對立現象(“巴爾幹化”,即把某國或某地區分裂成若干對立的小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爾幹半島諸國那樣),因此中國更像歐洲觀點不成立。

  誤讀六:中國的消費者難以理解

  “端莊、賢淑、高貴”一向是外界對中國女性的最高評價,中國的女性消費者傾向於用珠寶點綴生活,但又不喜歡被人形容為“珠光寶氣”,所以鑽石是這些女性裝飾的首選,類似“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在中國大行其道。而中國的男性消費者也傾向於用奧迪或寶馬彰顯自己的身份,而不是開輛瑪莎拉蒂去炫富。理解了中國消費者的這些特性,中國的消費習慣和品位也就很好理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