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可控核聚變領先世界 首次點火持續1千秒
http://www.CRNTT.com   2012-06-11 17:52:12


 
  中國科學家克服困難。2006年,EAST實現了第一次“點火”——激發等離子態與核聚變。很快,它就實現了最高連續1000秒的運行,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目前,EAST等實驗裝置仍然繼續在等離子體的參數如溫度、密度、持續放電時間上取得突破,成為國際上同類裝置優先參考的樣板。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EAST空腔中等離子體做觀測和研究。”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介紹說,圍繞EAST的科學家除了點火、等待、測量和計算,還要摸索未知的理論。

  除了EAST,近年我國先後建成HT-7中型超導托卡馬克,HL-2A大中型常規導體托卡馬克。其中,HL-2A最高電子溫度達5500萬攝氏度,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憑借出眾的技術成就,中國科學家正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發揮核心作用。ITER是世界各大國合作的巨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也是中國參與的最大國際科學計劃。

  目前,根據同ITER組織達成的協議,中國承擔了ITER裝置近8%的採購包,包括包層壁、線圈導體等12個任務,基本涵蓋了ITER核心關鍵部件。其中一些製造任務由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由於具備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研製經驗,他們生產的ITER超導導體、屏蔽包層等部件的性能在合作7方中處於領先地位。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對核聚變能源研發投入幾乎成指數增長,積極政策的導向使核聚變能源研發處於空前發展時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