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媒:中國陸空軍超日本 海軍大型艦艇稍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3 07:01:47  


中國陸軍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香港《大公報》刊載文章,原題:釣島之爭改變地緣政治 最近釣魚島風起雲湧,8月15日中國香港保釣人士衝破日本艦船的圍追堵截成功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8月19日日本右翼人士也登上釣魚島,中日對釣魚島的爭端趨於緊張。實際上,釣魚島之爭不過是中日長期歷史競爭的一個縮影,更是西太平洋地區地緣政治變遷的一個先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釣魚島的現狀一定會改變。

  國力強有望重控釣島

  一是邊界動態論。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國家的邊界是隨著國力的變化而不斷變動的。二戰時的德國將此觀點作為德國擴張生存空間的理論依據,使得地緣政治學受到學術界的批判。其實拋棄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狀態,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邊界動態論反映了一個基本歷史事實,既一個國家國力上升而鄰國國力下降時,該國的邊界很有可能向外擴展,與之相反時邊界就可能會向內收縮。例如,蘇聯成立後直到二戰結束,蘇俄國勢急劇上升,蘇俄的邊界向西、南、東三個方向都有擴展;反之蘇共政權瓦解後,俄羅斯的邊界大幅向內收縮,丟失了大量國土。同樣,近代中國由於國勢日衰,相對於清朝鼎盛時期,中國的邊界在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大幅向內收縮,在東面就丟失了台灣及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現在中國國勢上升,根據邊界動態論,中國重新控制釣魚島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是國家地理邊界與利益邊界差異論。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的地理邊界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隨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和國際形勢的變化,該國的國家利益或者擴展到地理邊界之外或收縮到地理邊界之內。例如,二戰後美國國勢上升,其國家利益就溢出國境進而遍布全球。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不濟,利益邊界就大幅收縮,有些地區甚至收縮到地理邊界之內(例如俄中央政府一度失去對車臣地區的控制權)。歷史上由於朝貢體系的存在,中國周邊有大量的藩屬國(包括被日本非法吞並的琉球王國),因此中國歷朝都是利益邊界在地理邊界之外的。近代中國隨著半殖民地化進程的加劇,西方列強在中國不但強占租界,還劃分勢力範圍,大多數省份處於半獨立狀態,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相當有限,國家利益邊界縮小到了極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建立和國力逐漸恢復,國家利益邊界逐漸外推,但至今在不少地區利益邊界尚未推到地理邊界之外(如東海、台灣、南海、藏南等地區)。今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繼續增強,中國的利益邊界超出地理邊界完全是有可能的,釣魚島重新回到中國利益邊界內也是完全可能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