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剖析美國總統大選和未來中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5 00:04:53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漸入高潮。上周共和黨剛在佛羅里達州開完全國代表大會,民主黨也在緊鑼密鼓地張羅即將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誰能拯救美國經濟是焦點議題,至於甚麼阿富汗戰爭“中東和平”“重返亞洲”之類的話題都不是選民所關心的。雖然外交政策不是大選辯論的焦點,但是候選人和政客們少不了拿中國說事(即所謂China Bashing),難怪很多中國線民埋怨:競選就競選吧,幹嘛老是拿中國來說事。

  香港成報刊登分析文章稱,近年來,美國候選人和政客們不光拿中國說事,而且批評中國的調門愈來愈高。他們把中國描繪成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和潛在敵人,指摘中國崛起旨在把美國趕出亞洲,威脅美國的領導地位。經濟上,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公開指摘中國搶走美國人的飯碗,居心叵測地大量持有美國國債,聲稱上任的第一天就會給中國掛上“貨幣操縱者”的牌子,懲罰中國。美國政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抨擊,是否意味著未來中美關係會轉壞呢?

  文章表示,其實他們在競選中對中國的攻擊,都是為了討好選民,撈取選票的伎倆,選戰中的承諾大多不會兌現。1980年雷根在競選中宣稱,如果他當選會恢復與台灣的“正式關係”,他上台後沒有履行承諾。克林頓在1992年選舉中嚴厲抨擊老布什的對華政策,要把中國的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表現掛鈎,但後來他上台後也做不到。小布什在2000年競選時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且承諾“竭盡所能”協防台灣,但結果是中美關係互動良好,兩國甚至聯手壓制陳水扁的“台獨”活動。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總統當選前後的言行往往大相徑庭。

  當然,這不是說大選結果不會影響中美雙邊關係。美國大選結果肯定會對中美關係有影響。如果羅姆尼上台,共和黨奉行保守主義理念,主張縮減國內公共福利,減少並盡力平衡聯邦預算,但在國防預算上會扭轉民主黨的大力削減政策,轉而增加軍事建設。羅姆尼的對華政策強調“以實力為基礎”的外交哲學,以增加軍力制衡甚至遏制中國的迅速崛起。羅姆尼的亞洲政策顧問、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弗里德伯格在《外交季刊》撰文說,華盛頓不能放棄在亞洲軍事存在,應聯合因中國崛起而深度擔憂的亞洲國家制衡並反擊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羅姆尼主張不管北京反對與否,美國應當繼續對台售武並加大力度。

  民主黨的自由主義理念在內政上與共和黨相悖,主張“大政府”、高福利、高稅收和減少貧富懸殊。奧巴馬除了要力保社會福利,還要繼續推行並完善全民醫保計劃,削減國防預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