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基礎設施投資再次帶動中國經濟增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0 15:44:49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中國經濟在11月份走強,而此時領導人正為提振經濟增長而祭出基礎設施投資的老套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反映中國增長狀況的關鍵月度指標工業增加值11月份同比增長10.1%,高於10月份9.6%的增長,也是3月份以來最快速度。間接反映中國經濟活動水平、受到普遍關注的發電量,則從10月份6.4%的增速提高到7.9%。

  高於預期的增長進一步證明中國經濟已經擺脫年中的下滑之勢,並帶來了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加速增長的希望。第三季度GDP增長7.4%,是三年以來的最低增速。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2名經濟學家對2013年GDP增速的預測中值為8%。

  在中國經濟前景改善的同時,新的領導層給出的信號表明,他們可能樂於大刀闊斧地改革過去10年依賴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中國內外的多名經濟學家都曾說,這種模式將無法支撐更長遠的經濟增長,中國必須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

  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周末巡游毗鄰香港的深圳,呼應了鄧小平1992年有名的“南巡”。當時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鄧小平暗示,他將再一次推動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陷入停滯的經濟改革。即將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常常談起如何讓農民工更順利地變成城市永久居民。在城市裡居住,他們可以掙得更多,也可以花得更多。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學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李克強關於改革必要性的言論鼓舞人心,但缺乏具體細節,這表明他希望仔細權衡、有所取舍。

  中國經濟的改善讓新領導人陷入了一種困境。舊有模式仍在推動增長,但有可能無法持續。改革是希望為將來奠定更扎實的基礎,但它降低投資,可能會削弱短期內的增長。

  從目前來看,主要的增長催化劑是基礎設施、特別是公共交通項目投入的增長。在2012年前11個月,中國政府的實權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32個地鐵系統總計8,370億元(1,340億美元)的投資開了綠燈。其中包括六套全新的地鐵系統,既有邊遠省份新疆的烏魯木齊,也有西北貧窮省份甘肅的蘭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