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自行研製第三代彈射座椅已大量裝機服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0 09:17:27  


 
  K-36系列彈射座椅為蘇聯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於6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的第三代彈射座椅,目前已生產12000多台,並形成了獨聯體各國的通用化系列座椅,其突出特點是穩定性和高速性能。尤其是在1989年巴黎航展期間,一架裝有K-36座椅的米格-29飛機在作機動飛行表演時,因發動機故障造成飛機失速,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飛行員應急彈射成功,安全獲救,使K-36系列救生裝置名聲大振。

  NACES(MK14)是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通用化座椅。裝機服役後,便開始了PI(預規劃產品改進)計劃,該計劃的第三階段計劃利用第四代彈射座椅的技術,使NACES具備第四代彈射救生座椅的基本特征。

  MK16系列座椅是英國馬丁.貝克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初研究的新式彈射座椅。MK16系列的主要特點是彈射機構與座椅骨架為一體化設計,不僅重量輕,而且結構緊凑,電子程控器既能感受離機後的信息,也可以與飛機數據總線相接,感受飛機的各種信息,以實現自動彈射離機。目前已裝機歐洲“台風”,法國“陣風”,美國F-35等機種。

  第四代彈射座椅:彈射座椅發展的第四階段實際始於70年代末期,因而與第三階段的後期相互交織在一起,平行地向前發展。它的主要特點是實現人椅系統離機後的姿態控制,其關鍵技術是可控推力技術和飛行控制技術。

  1984年美國又開始了為期五年的乘員彈射救生技術(CREST)計劃,目標更加先進,其宗旨是研製出一些先進技術,如高速氣流防護技術、可變推力(方向和大小)技術、飛控技術、生命威脅邏輯控制技術等,以減少乘員彈射的死亡和重傷的概率。

  我國對彈射救生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主要是生產前蘇聯的彈射座椅,如米格飛機系列的彈射座椅等,直到70年代初期才開始第二代火箭彈射座椅的研製,目前自行研製的第三代彈射座椅已裝機服役,分別具有電子和機械程序控制器,具有多態程序控制能力,可根據彈射離機時的速度、高度選擇不同的延遲時間,控制射出救生傘及人椅分離的時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空、中低速不利姿態下的救生性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