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海軍港口休整因日艦停靠補給被迫提前結束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23:16:40


 
  語言已算不上對外交流問題 

  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行動中,接觸與交流進一步錘煉了中國海軍官兵的自信與成熟。 

  自信、包容、開放、透明、從容……這是一個大國海軍應有的氣度和風範。開放需要底氣,自信更需要底氣。上世紀80年代,海軍第一支出訪編隊在大洋上與外國艦艇不期而遇時,尷尬接踵而來:對方用英語與我方通話,我方編隊除翻譯外沒有人能聽懂;對方軍艦主動通報艦名,我方沒有回答自己的艦名,以至於引起對方誤會……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今天的海軍官兵又是什麼樣的呢?記者在護航部隊採訪中了解到,語言對於現在的海軍官兵來說,已經算不上問題。“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煙台艦觀通部門戰士劉厚亮說:“海軍的術語有規律,只要敢開口,認真學,很快就不需要翻譯,就可以跟外艦或引水員對話。” 

  煙台艦副艦長蔡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我們軍艦訪問以色列和保加利亞時,會發現海軍是國際化開放的軍兵種,相互之間的軍艦在國際海港相遇時,艦長互請喝咖啡,交流情況與學習都很隨意與靈活,沒有特別限制。就連保加利亞這個海軍並不強大的國家,他們的海軍軍官因為交流多也很大方,所以,走出去、多接觸與交流非常重要。” 

  護航編隊與外軍之間的接觸交流也從最初的相互問候,指揮官互訪,發展到互派軍官駐艦交流。比如說舟山艦與荷蘭“埃沃特森”號護衛艦就互派兩名青年軍官到對方艦上學習生活,這段學習工作經歷給某支隊參謀石磊印象極其深刻:“他們艦上交班會如同小聯合國,有來自德國、瑞典、法國等十多個國家的海軍軍官參加。”此後,護航編隊還與多國海軍、休整港和訪問國家東道主一起辦過甲板晚會。煙台艦副政委仲東感慨地說:“從最初的忐忑,到現在的從容應對,甚至戰士們如同外交官一樣回答外國海軍軍官和民眾的疑問,就是因為成熟、自信,以及機制化的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