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軍配備潜射“魚叉”導彈 欲嚇阻大陸海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8 10:16:00  


台“空軍”裝備的AGM-84G空射“魚叉”反艦導。(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大陸海軍的飛速成長,如坐針氈的台灣當局不得不挖空心思强化對艦攻擊能力。據台灣《中國時報》9月4日報道,台軍將于明年爲兩艘“劍龍”級潜艇配備潜射型“魚叉”導彈,希望這兩艘服役近20年的舊艇能對大陸艦只發動遠程突襲。 

  潜射“魚叉”鎖定“大陸航母” 

  衆所周知,量少質劣的潜艇部隊一直是台灣“國防”體系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已成爲台軍揮之不去的心病。爲此,台“海軍”除了積極向美國求購新型潜艇外,還專門制訂了旨在提升現有裝備戰鬥力的機密專案,加裝潜射“魚叉”導彈則是整個計劃的核心內容。 

  “魚叉”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研發的全天候亞音速反艦導彈,目前仍是多國海軍的主戰兵器。台灣此次預定采購的爲UGM-84型,其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單發命中率可達95%,是提升遠程打擊能力的利器。據了解,“魚叉”導彈的優异性能,令台灣當局極爲看重,包括陳水扁在內的多位軍政要員多次過問此事,由美方派出的特別工作小組也應邀就“劍龍”級潜艇的相關改造工程開展了系統評估。 

  台軍在過去數年間曾多次購入“魚叉”系列導彈,水面艦艇部隊和F-16戰機目前都擁有這種武器。換言之,如果潜射“魚叉”能够順利服役,則台軍的反艦作戰將具備空中、水面、水下的“立體攻擊力”。 

  台軍方人士也聲稱,一旦兩艘“劍龍”搭載潜射導彈,其嚇阻力必定大爲提升,“對解放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將有高度威脅性”。此外,正處于采購階段的8艘新艇今後也將裝備“魚叉”,如能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對岸攻擊能力,甚至可以給大陸沿海地區構成威懾。 

  “遠程突襲”難實現 

  分析人士認爲,台軍之所以對潜射“魚叉”青睞有加,是看中了潜艇這個發射平台的生存能力以及和現有裝備之間的通用性。“劍龍”級潜艇雖然産自荷蘭,但因爲采用北約標准建造,改裝美式武器比較便利,升級和維護成本相對便宜。 

  不過即便如此,台潜艇部隊一直鼓吹的所謂“遠程突襲”,在技術層次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局限性。相關資料顯示,導彈的命中精度取决于導航的精確度,射程大小則與電子設備的搜索距離有關系。潜艇的隱蔽性雖强,但艇上雷達對水面目標的探測能力却存在很大問題,不僅“望不遠”,而且“看不清”,基本上無法准確感知50公里以外的敵情。假如在戰時,來自友軍的信息支援一旦受到幹擾而中斷,“魚叉”上百公里的射程也就毫無意義。 

  事實上,正是基于作戰效能欠佳的考慮,美國海軍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把潜射“魚叉”從常備武器清單里除名;台灣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仍然“饑不擇食”般地買進該彈,反倒進一步凸顯了其水下戰力虛弱的無奈境地。 

  更有人進一步指出,圍繞制空和制海權的爭奪是未來台海戰事的核心,倘若台軍的海空力量大部被牽制,僅有的兩艘“劍龍”級潜艇决不敢進入狹窄的海峽活動;可如果遠離沿岸,“魚叉”導彈又會因爲缺少外來導航而失去使用價值。(來源:《青年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