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部署新型導彈 意在保持全球戰略平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6 12:13:44  


俄制伊斯坎德爾-M新型戰術巡航導彈系統。(資料圖)
  5月29日,俄戰略火箭部隊成功試射了兩枚具有特別意義的導彈:一枚是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的RS—24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據稱“能穿透任何導彈防禦系統”;另一枚是從阿斯特拉罕州試射的“伊斯坎德爾—M”短程戰術導彈,俄稱其是現代化的“高精度殺傷性武器”。試射成功後,俄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表示:“在國防和安全問題上,俄羅斯可以安心了。”

  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成功試射新型導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表明俄決心恢復冷戰時期同美國保持的軍事戰略均勢。試射導彈,被視為是對美國2001年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執意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一種回應。近年來,俄一直埋頭發展戰略進攻力量,以打破美國所追求的絕對安全,實現戰略平衡。RS—24洲際彈道導彈的成功試射,標誌著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突破導彈防禦系統能力的提高,核遏制實力的加強。據俄軍事專家透露,RS—24可攜帶6至10枚當量為150噸至300噸的彈頭,射程達到1.2萬公里,大大優於美軍現役最先進的“民兵III”洲際導彈,打破了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天網”的神話。

  今年以來,美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加快在中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步伐。無論美國如何解釋其意圖,俄都將美國此舉視為對俄最大的現實威脅。普京曾直截了當地表示,俄即將部署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是對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回應,目的是在美國挑起新一輪軍備競賽時“保持全球戰略平衡”。“伊斯坎德爾—M”導彈能有效地規避反導系統的攔截,具有很強的突破能力和良好的機動性,借助偵察衛星或無人駕駛飛機可對小型定點目標進行精確的即時打擊。

  普京日前表示,如果美國執意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並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俄羅斯有可能將導彈重新瞄準歐洲境內的目標。果真如此,歐洲將再次淪為美俄軍備競賽的“人質”。俄羅斯此舉無疑給那些允許美國在其境內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也是俄羅斯所追求的戰略目標。

  試射也是為俄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造勢。這一條約曾被譽為歐洲安全的基石,但冷戰結束後,北約持續東擴使其形同虛設,再加上俄羅斯在常規裝備方面處於弱勢,因此,俄多次宣稱在必要時將暫時停止執行該條約,以尋求保持軍事上的“均勢”。5月28日,俄外交部發表公報,要求該條約締約國嚴格執行有關條款,但中東歐國家卻少有回應。在這種情況下,試射導彈自然就有了展示軍事威懾力量,為在分歧無法彌合情況下退出該條約做“鋪墊”的意味。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始終將保持同美歐的軍力平衡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和“弱俄”、“遏俄”戰略的日益清晰,俄在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加大了戰略應對的力度。

  俄官方表示,這兩種新型導彈將在2015年前後大批量裝備部隊,與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時間相對應。

  有分析認為,俄美正向“戰略均勢”時代回歸。這一回歸將帶來怎樣的後果,值得關注。(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