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芔1盡管台灣地區的“總統”選舉,是台灣地區的內部事務,但往往也受到“外部勢力”的影響,其中又以美國和日本的態度為甚。就如美國和日本在台海事務上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力一樣,這兩個國家的政府對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好惡態度,有時也能對選戰結果起到某種影響作用。
文章指出,正因為如此,陳水扁當年在“學習之旅”時,了解到美國政府一方面對國民黨有所不滿,但另一方面對民進黨又不放心,就專程到美國“交心”並作出了某種政治承諾,這就是後來“四不一沒有”的來由(按:“四不”是美國的要求,“一沒有”則是李登輝建議陳水扁加上去的),而使到美國樂見陳水扁實現“政黨輪替”。也正因為如此,馬英九、謝長廷都曾到美國活動,其中馬英九的訪美,更被台灣媒體形容為“接受白宮面試”。而日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訪台,也是要代表國務院進一步“面試”馬英九,謝長廷。從種種跡象看,美國“面試”的結果,以其本身的“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政策為衡量標準,較為滿意馬英九“不獨”的一面,也因馬英九仍堅持“反共”立場而初步消除了對其“急統”的疑慮。
實際上,由於馬英九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哈佛大學苦讀而得,而謝長廷則較少“美國背景”,再加上作為號稱“民主大國”的美國,存在著“正常實現政黨輪替才能保證民主制度健康發展”的深層意識,故相信美國的感情態度,是向馬英九傾斜的。似乎謝長廷也感覺到了這一點,正在設法補強與美國的關係,據說近期還將會有美國之行。
但在對日本方面,謝長廷卻擁有“強項”,而馬英九則不但是“弱項”,而且關係惡劣。最關鍵的原因,謝長廷的碩士學位,是在日本京都大學取得,因而是個“知日派”,而馬英九則是“保釣”骨幹,反日情緒強烈,日本人對他很“感冒”。謝長廷“食正這條水”,加強了對日本的聯繫,近日更是爭取到陳水扁的支持,以“總統特使”身份前往東京出席前日本參議員椎名素夫的追思會。他在東京活動期間,大肆鼓吹“加強美日台關係”,強調台灣應珍惜台日關係和台美關係,在政治自由人權下加強合作,成為戰略伙伴。千方百計地討好日本政府和政客。
文章指出,盡管說,作為台灣“安全保護傘”的美國,對台灣政局擁有即時的表層影響力,但其實由於歷史的原因,日本對台灣所發揮的影響力,卻是長遠及深層的。這是因為,在“馬關條約”簽署後,日本曾在台灣進行了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並對台灣民眾進行“皇民教育”,許多上了年紀的台灣本省人,都不但懂得日文,而且在感情上也自認是“日本子民”。甚至連李登輝在當了“總統”之後,還自稱自己“在二十二歲之前是一個日本人”。謝長廷雖然是在戰後出生,未受過“皇民教育”,但受其父輩影響,自小就種下了“親日”思想種子。正因為如此,他在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畢業後,就考取了日本文部省獎學金,前往京都大學修讀研究生課程,取得法學碩士學位後,又修讀法學博士課程(只是結業)。而當年謝長廷的同學,今日有不少是日本法律、司法界的活躍骨幹人士,甚至還踏足政界。這是謝長廷爭取日本支持的重要政治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