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駐伊美軍司令:行走在文武間的“鋼絲”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9 17:20:48  


9月10日,駐伊拉克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前左)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克羅克(前右)參加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舉行的聽證會。
  文官與武官的關系似乎一向微妙複雜,難以把握。對軍人而言,是堅守專業主義、潜心戰術研究,還是涉足政治、參與政黨紛爭,這一問題在駐伊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看來,似乎更爲複雜。

  2007年9月10日,上任剛剛八個月的彼得雷烏斯中將再次成爲全美的焦點。他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羅克向國會提交了外界期待已久的《伊拉克軍事戰略評估報告》,幷出席爲期兩天的系列聽證會。美國政壇和媒體對之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關注,美國民衆則更是寄予厚望。法新社甚至評論說,報告和證詞最終將决定美國的伊拉克政策走向。 

  首先,彼得雷烏斯是來自前綫的最高將領,功績不俗,在伊拉克問題上最有發言權。出身貧寒的他1974年以優异成績畢業于西點軍校,是目前爲止在伊拉克駐守時間最長的美軍軍官。伊戰初期,他擔任美軍第101空降師師長,在當時一片混亂的伊拉克局勢中開辟了難得的局勢緩和地帶。101師班師回國後,他留下來白手起家,參與建設當地的軍隊和警察武裝。而他最擅長的是對付非常規武裝。去年年底,他參與起草了《美軍反暴亂手册》,從情報搜集、戰術策略、軍隊領導、後備物資甚至當地語言、文化等軟實力各方面予以講解,使這本手册成爲目前美軍在伊拉克的指導原則。此外,他還擅長鼓舞士氣,本人也頗具人格魅力。54歲時他仍可一分鐘做75個俯臥撑,人稱“鋼絲卷”。

  其次,彼得雷烏斯還是位“大學者”,作爲“儒將”,比其他將軍多了一層更爲縝密的思考。1985年和1987年,他先後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和國際關系博士學位。他在博士論文《美國軍事與越戰教訓——對後越南時代軍事影響和軍隊部署的研究》中,以學者和軍人兼具的身份反思越戰,見解新穎。其中,他詳細闡述了戰爭中文武官彼此信任與協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處理與總統的關系等問題。恐怕誰也沒有想到,20年後,這篇論文將爲他在伊拉克的實戰提供借鑒。而他對公共管理的研究無疑會在伊拉克重建中助他一臂之力。此外,彼得雷烏斯上任伊始就組建了一個由人類學家、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等衆博士組成的智囊團,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找到解救伊拉克困局的最佳方案。

  正因爲如此,集學者的智慧和軍人的剛毅于一身、文武兼備的彼得雷烏斯在今年年初榮升駐伊美軍司令。人們希望他講出前綫實情幷拿出有效方案。《新聞周刊》曾在2004年的封面文章中稱他爲“伊拉克的拯救者”。今年夏天,《時代》周刊評選他爲“百位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稱贊他“聰明好學、忠于道德、體格强健、敢于在危難時肩負重擔幷毫無怨言、敏銳剛毅”,是有望避免美國在伊拉克失敗的“最好的因素”。

  然而,這位“駐伊美軍司令的最佳人選”在國會的表現似乎有些讓人失望。9頁的文字報告、14頁的圖示表格和6個半小時的聽證會,一共說了三句話:伊拉克的政治和解進程“令人失望”;但美軍增兵計劃的目標已大體實現,伊安全狀况出現好轉迹象;因此建議“逐步和部分减少兵力”,到明年7月中旬,將駐伊美軍從目前的16.8萬减至13萬,即恢複到年初增兵前的水平。大部分美國民衆認爲,這份報告不能真實反映伊戰形勢,也不會影響布什的伊戰决策。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也承認,伊局勢未定,美軍大規模撤軍尚未到時候。

  其實,彼得雷烏斯讓人不滿之處還不只這些。他在2004年大選投票前六個星期,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伊戰“有實質的進展”,欺騙和誤導了民衆。事實上,彼得雷烏斯的上任多少與其贊同布什增兵的立場有關。美國《外交》雜志稱他爲“政治將軍”,認爲他幫助布什宣傳政治綱領,幷指出,如果這是彼氏的主觀意願,他則在濫用軍事專業主義,追逐黨派利益。畢竟,他跟政治走得太近,成爲了“布什的政治工具”。

  9月13日,布什總統發表講話,表示接受彼得雷烏斯的建議,今年聖誕節前將從伊拉克撤回5700人,明年7月前將駐伊美軍從20個旅减至15個,人數减至132萬。民調顯示,民意幾乎不受彼氏報告的影響,只是略顯贊同逐步撤軍的决策。民主黨將會繼續跟布什“唱反調”。而彼得雷烏斯將回到伊拉克,繼續安全保障和政治重建兩手抓,帶著“政治將軍”的嫌疑,繼續行走在文武之間。(來源:《世界知識》雜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