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造艦項目看美軍戰略:重點還是稱霸遠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7 16:21:54  


美國首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下水。(資料圖)
  美國《海軍時報》11月1日報道,由于成本嚴重超支,美國海軍已正式取消第四艘“瀕海戰鬥艦”(LCS-4)的建造合同,令這一被軍方寄予厚望的項目遭受重挫。幾乎與此同時,沉寂多年的核動力巡洋艦計劃却重新浮出水面,幷有望成爲美軍未來巡洋艦(CG-X)的主要候選方案。

  瀕海戰鬥艦半數停建 

  美國軍方是在與通用動力公司多次協商未果的情况下中止LCS-4工程的,根據此前發布的調查報告,在管理不善、施工錯誤和通貨膨脹等共同作用下,該型軍艦的單價已從最初預計的2.33億美元飈升至4億美元左右。一艘排水量3000噸的艦艇成本竟如此高昂,難怪一貫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也無法接受。 

  在五角大樓稍後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美海軍部長唐納德·溫特與作戰部長加里·羅夫黑德一致表示,瀕海戰鬥艦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軍方有必要對其風險和開支予以“必要的權衡”。事實上,自從成本問題曝光後,該項目就始終被種種負面傳言困擾,繼軍方于今年4月宣布3號艦停工後,LCS-4如今也遭遇同樣的命運。
  
  核動力巡洋艦卷土重來 

   與瀕海戰鬥艦諸事不順的處境相比,美軍內部關于新一代巡洋艦CG-X動力系統的辯論最近却愈發熱鬧起來。在衆議院海上力量委員會主席吉恩·泰勒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重新啓用核動力方案的呼聲似乎占了上風(美國在冷戰時期曾經擁有核動力巡洋艦)。他們認爲,雖然核動力艦艇的初始建造費用比常規動力型號高10%以上,但考慮到其接近無限的航程以及燃油價格居高不下的事實,大型核動力巡洋艦在整個服役期間的成本反倒低廉,所以無論從技術還是經濟角度都更加理想。 

  按照最新設想,美國海軍預計在2030年之前裝備5艘這樣的重型核動力巡洋艦,届時,作爲“世界最大巡洋艦”的CG-X將承擔起導彈防禦、對岸攻擊、編隊護航等一系列“最艱巨的使命”。 

  控制遠洋仍是重點 

  作爲美國海軍新世紀的兩大支柱,LCS與CG-X項目近一段時間以來受到的不同待遇,從表面上看都和成本核算有關,但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某些深層現象。 

  從戰略角度上看,美軍內部對未來艦隊的組成形式目前仍然存在分歧,軍方在今年10月中旬頒布了“21世紀海上戰略”,但沒有說明今後的海上作戰將以何種戰艦爲主導。 

  一方面瀕海戰鬥艦本身的技戰術性能存在缺陷,由于噸位較小和成本受限的緣故,這種艦型的綜合作戰效能遠不及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更無法和裝備完善的CG-X相比。另一方面,考慮到控制遠洋是一切近岸作戰的前提,美國海軍不可能用更多的瀕海戰鬥艦頂替作爲“移動堡壘”般存在的新一代重型巡洋艦;特別是在後者的開發進度相對滯後的情况下,中止LCS項目以實現均衡發展就顯得更加必要。(來源:中青在綫-青年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