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北海艦隊051C級新型戰艦編隊出海。(資料圖) |
美國《紐約時報》3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牌 當美國仍專注于中東之時,中國作爲一個國家安全挑戰正悄無聲息地慢慢推進。它的軍事緊隨經濟崛起。2006年,一艘中國“宋”級攻擊潜艇在太平洋秘密跟踪“小鷹”號航母戰鬥群。2007年,中國摧毀了一顆老化氣象衛星———有效終結了圍繞太空是否武器化的數十年爭論。
在《紐約時報》記者亞曆克斯•貝倫森所著《幽靈戰爭》一書中,作者以巧妙、簡潔的筆墨構思了一部假想未來與中國發生沖突的間諜小說。這部小說堪稱是爲政策分析家而寫的。依照書里的描寫,一艘中國漁船被美國驅逐艦撞擊的意外事件,點燃了一場不愉快的沖突。中國與伊朗的新聯盟、中國與塔利班的秘密聯合、試圖變節投奔西方的朝鮮間諜以及每一方的“鼹鼠”,使得沖突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漁船被撞後,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滿腔怨氣爆發了———聚集在北京的民衆高喊“霸權主義者道歉!對美國戰爭罪行說不!”的口號。當危機失控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使得它的一枚潜射魚雷避開美國海軍的電子防禦,擊中肇事的驅逐艦。
正如貝倫森所解釋的,“若幹年前,中國的武裝力量還依賴破漏的艦船、銹迹斑斑的潜艇和朝鮮戰爭時設計的戰機”。這一切都已改變,如今在美國頂尖大學研讀工程和軟件的中國留學生正陸續回到中國;一些人爲他們國家的海軍工作,中國海軍如今正專注于水下作戰,而不是發展航母和其他水面戰艦與美國硬碰硬。
論及不對稱戰爭,存在兩種極端類型:伊拉克叛軍的土制炸彈代表的是簡陋、低技術的一端,而集中研發潜艇、彈道導彈和太空武器的中國人展示的將是精湛的、高科技的一端。
中國的目標不是與美國交戰,而是阻止美國海軍完全進入亞洲沿海。但即便這樣也不足以開啓一場有限的戰爭。正如該小說提出的,中國軍力提升僅僅制造了沖突條件;而沖突本身只有通過導致意外事件和誤判的力量博弈才能發生。(作者:羅伯特•D•卡普蘭,汪析/譯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