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學者:“印經驗”給中國發展提供寶貴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5 21:42:30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由中國學者撰寫的“印度發展經驗”系列報告15日在北京公布,這是落實中印領導人關於相互借鑒兩國發展經驗的倡議的重要舉措。 

  “中印發展經驗研究”北京工作會議15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作為承擔此項課題研究的中方學術機構,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了五份專題報告,分別剖析了印度在經濟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金融改革、企業成長和教育發展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新華社報道,財政部部長助理張通在會議上說,這些報告將為中國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制訂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自上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分別啟動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以來,中國和印度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相互研究、借鑒對方的發展經驗越來越成為兩國共識。2006年,中印領導人胡錦濤主席和辛格總理分別在不同場合倡議開展兩國發展經驗的比較研究。 

  中國學者在報告中總結印度經驗的同時,著重探討了其對中國發展的借鑒意義。 

  王大樹教授撰寫的《印度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報告認為,印度經濟就增長而言,是以信息技術為主導,服務業為支撐,採取了非傳統的發展模式,即經濟跳過了工業主導階段,直接從農業為主的增長轉變為服務業為主的增長。 

  報告認為,印度與其他國家以往的發展模式有所不同,它採取的是以私有經濟為主導、優勢部門優先發展以及對國外投資給予國民待遇等策略,這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成績世人公認,姜奇平教授在《選擇優於稟賦-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經驗》的報告中指出,印度IT業的成功啟示中國: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分工中,單純依靠比較優勢,只能處於產業鏈的低端;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依靠競爭優勢,向產業鏈高端攀升。 

  張光平博士在《印度金融改革經驗》報告中認為,中國正在攻堅的金融改革可以從印度學到很多。比如,印度吸引FII(境外機構法人,相當於中國的“QFII”)投資突破700億美元,但成功避免了任何金融危機;印度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進行跨國收購效果明顯。 

  中國學者所作的印度發展經驗報告還包括:施曉光和閻鳳橋教授撰寫的《印度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張敏秋教授撰寫的《印度卓越的企業家精神》。 

  亞洲開發銀行為“中印發展經驗比較研究”課題提供了資助。15日在京公布的是中國學者研究印度經驗的首批報告,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所承擔的中國發展經驗報告也已完成。亞行計劃在5月份的新德裡年會上公布中印學者為這項課題撰寫的其他報告。 

  根據去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次中印財金對話聯合聲明,兩國對對方發展經驗的興趣集中於以下領域:中方主要研究印度教育業、IT產業、私營部門發展、金融部門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等成功經驗;印方主要研究中國基礎設施融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勞動力市場改革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等成功經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