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俄羅斯民眾紀念列寧 驗証普京道路已經取得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3 16:40:58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新華網23日發表題為“俄羅斯民眾紀念列寧 驗証普京道路已經取得成功”文章,全文如下:

  1月21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偉大導師列寧逝世85周年的日子。當天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數百名俄共黨員及普通民眾舉行活動,紀念這一偉人。此外,在阿爾泰、薩馬拉等俄羅斯其它省份和地區的多個城市也都舉行了紀念集會活動。 

一個平凡的偉人 

  列寧20多歲就投身革命,在54年短暫的人生中,他構築了堪稱人類史詩的列寧主義體系,創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俄羅斯國家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對世界格局變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時至今日,紅場上的列寧墓依然如故,而列寧塑像也仍舊矗立在聖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當年十月革命的指揮地斯摩爾尼宮廣場上。 

  在21日的紀念活動中,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說,有這麼多的民眾自發來到紅場紀念列寧,表明列寧的理想在今天不僅依然具有生命力,而且獲得了新的發展。他指出:“去年在俄羅斯電視台舉辦了‘俄羅斯名人’專題節目,期間有4500萬人以各種形式參與節目的投票活動。最初,當這個節目沒有完全按‘指揮棒'進行時,列寧和斯大林的名字一直排在前面幾位。一些人企圖誣蔑蘇聯時代,歪曲列寧的理想和事業,但他們絲毫沒有得逞。蘇聯時期是俄羅斯這個國家的頂峰。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奠定了這個時代的基礎。”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馮紹雷表示,從1月21日列寧逝世日前後俄方有關文章和報道來看,有兩點比較突出:其一,人們是把列寧作為一個新生的共和國的締造者和保衛者來紀念的。其二,近日俄羅斯人紀念列寧的文章經常提到他的謙虛、坦誠、平易近人、不搞特權等一些優點,還特別推崇他反對個人迷信的堅定立場。 

民眾仍懷有敬意 

  雖然時代在變遷,人們的觀念在改變,但是列寧依然在俄羅斯民眾心中占據一定的地位。根據2008年11月7日俄羅斯民意調查中心的一份報告,當代俄羅斯居民中接近半數依然對列寧懷有敬意,有42%的被訪問者對列寧有好感。全俄社會輿論中心自1999年起,連續多年在列寧誕辰前夕(4月22日)就俄羅斯民眾對列寧的歷史作用評價作了連續的跟蹤調查。調查資料表明,有50%以上的俄羅斯民眾對列寧的歷史作用持肯定的評價。其中55歲以上年齡組的比例最高,但即使在18-35歲年齡組,也有40%以上的被訪者持肯定態度。絕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列寧的主要功績是蘇聯時期的社會經濟福利。"雖然列寧當年的實踐未能持續很久,但他關於‘新經濟政策'的思想,將市場經濟原則和當時的社會主義探索相結合,為以後的改革事業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馮紹雷說。 

  歷史之所以不可忘卻,原因之一就在於這是國家歷史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蘇聯解體前後,有一股極右思潮企圖否認十月革命,並且在此基礎上試圖全盤引進西方民主架構。這造成了歷史意識的斷裂,致使社會認同出現問題,老百姓也深受其害。事實証明,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上海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說。 

普京道路的成功 

  走過迷途、經歷過爭論,俄羅斯的知識精英們漸漸意識到,要保証歷史記憶的完整性,就要重視俄羅斯千年歷史的繼承性。以此為基礎,在意識形態方面,俄羅斯漸漸採取了更為務實的態度,這在普京時期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千年之交,普京對俄羅斯思想給出如下表述:俄羅斯新思想是一個合成體,它把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與經過時間考驗的俄傳統價值觀,尤其是與經過20世紀波瀾壯闊的一百年考驗的價值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當選總統後,普京將這種歷史意識與“強國”戰略相結合,圍繞“複興”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從事國務活動時,他往往力排眾議,作出重大決定,在許多方面肯定過去蘇聯的傳統。比如,2000年12月,俄杜馬根據普京的提議,規定用蘇聯國歌旋律作為俄國歌,並用紅旗作為俄軍軍旗。當時,普京的主張遭到右翼勢力及前總統葉利欽的強烈反對。對此,普京強調,否定蘇聯時期的一切象徵性標志從原則上講是錯誤的,否定歷史會使整個民族“數典忘祖”。“普京的成功在於其理念符合實際,既考慮到新特點,也沒有完全否認歷史,而是將兩者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有俄羅斯特色的道路,這符合了大多數民眾的心理。”潘大渭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