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烏“鬥氣”,竟因烏助格擊落俄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2 15:09:31  


 
  2009年俄烏“鬥氣”的輸贏無法籠統去判斷。 

  首先,雙方此次簽署的長期合同對於一定時期內避免糾紛再次發生及確保各自履行義務起到了積極作用,比2006年的解決方案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從這個角度看,俄烏實現了“共贏”。 

  其次,就俄、烏、歐三方的“外交成績單”來看,恐怕只有俄羅斯才是贏家。 

  歐盟先是為其“不介入”的消極態度付出了挨凍的代價,後又糊裡糊塗地為俄方提供了施展外交才華的平台,並還說出了令俄方並不感冒但卻令烏方倍感壓力的話——“將重新審視與俄烏兩國的關係”。 

  至於烏克蘭,就更不用說了。不僅作為過境輸氣國的形象受損,而且其國內政治集團因無法一致對外,令其錯過了與俄方達成協議的最佳機會,不得不接受一個好聽但不一定實惠的打折價——歐洲供氣價的八折,約360美元每千立方米(按照此次雙方達成的協議,俄方同意2009年對烏供氣價格將在歐洲價格基礎上給予20%的折扣),比俄方最初提出250美元每千立方米供氣報價貴了不少。而俄方在與烏方簽署長期合同後,對季莫申科頗多溢美之詞,渾然不提尤先科,這無疑為“橙色陣營”破鏡重圓增加了難度。 

  俄羅斯贏在哪裡 

  當然,俄羅斯在“鬥氣”過程中也付出了一定代價。比如,國內100餘口天然氣井被迫中斷作業,對外能源供應國的形象遭受負面影響等。但它卻實現了多個戰略意圖,因此可被看作贏家。好比戰爭中雖然雙方互有傷亡,但最終評判勝負的是誰真正實現了作戰意圖。 

  首先,俄羅斯鞏固了對烏克蘭的影響力。不僅通過簽訂合同確保烏方對俄方長期的能源依賴性,而且利用身段靈活的季莫申科打壓了反俄的尤先科,為未來烏克蘭總統大選能產生有利於俄方的人選創造條件。 

  另外,此次俄烏合同中的付款條件,對於烏方也非常嚴格。據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1月20日與梅德韋傑夫會見時說,此次簽署的合同中規定,如果烏方出現一次拖延支付供氣費用,那麼今後,烏方就必須實行100%預付款機制。俄羅斯《獨立報》21日援引分析人士什托克的話說,不能保證這次“天然氣大戰”是俄烏之間最後一次。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財務狀況幾近破產邊緣。因此,也就是說,如果烏方在供氣費用支付上出現大問題的話,比如 ,第一次拖欠費用,而第二次又無法提前支付100%款項,那麼俄方仍然可能用斷氣的方式去解決,歐洲仍然可能挨凍。 

  此外,雖然俄烏簽了長期合同,但俄羅斯完全可以繼續向烏克蘭找茬,比如烏方“未經允許截留俄方過境天然氣”問題,保障烏方配氣站運行的技術性天然氣費用結算問題等。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對《環球》雜誌記者表示,莫斯科手中可能還握有一張“王牌”:俄方也許已經明確知道究竟是烏方的哪些勢力集團從俄方低價購氣並在其國內高價賣出。之所以現在不公布,可能是想等到該國總統大選前夕的最佳時機,做出“致命一擊”。 

  再有,借助能源外交拓展自身在歐洲的戰略空間。俄烏“鬥氣”為俄方進一步推動與歐洲國家合作建設“南溪”和“北溪”天然氣管道“打了廣告”,尤其向與俄開展能源合作不太反感的西歐國家生動闡述了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的必要性。如果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用導彈防禦系統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那麼俄羅斯則靠積極開辟能源走廊反制美國。有意思的是,美國推進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時需給他人開出優惠條件,做的是“賠本買賣”;而俄羅斯未來的能源管道一旦伸出去,做的反而是“賺錢生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