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富汗戰爭:“不可戰勝之環”再套美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4:34:48  


戰鬥中的駐阿美軍。(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新華網消息:這絕對可以稱之為一種現象:世界上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在對弱小國家進行的侵略戰爭中,很多時候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些戰事的共同特點:弱國內部羸弱、紛爭不斷,看似不堪一擊;一旦強敵介入,則先易後難、越陷越深、最終重創敗走。並且這些強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軍事戰略的一再誤判。由此我們可以勾畫出一個“不可戰勝之環”。現在,這個環的阿富汗部分再次把以美軍為首的西方強國聯軍牢牢套住。

  新世紀的又一個例證 

  2001年10月7日,美國對阿富汗發動了軍事打擊。 

  阿富汗戰爭是“9·11”事件後,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對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進行的最嚴厲懲戒,也是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非對稱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推行其地緣戰略的必然選擇。 

  戰爭中,以美、英、澳、加等國為主組成的聯軍投入約5萬人兵力,動用5個航母戰鬥群和500多架飛機,發射各類彈藥2萬多枚,充分發揮高技術優勢,廣泛運用先進的空中作戰手段和特種作戰力量,與阿富汗反塔聯盟協同作戰,在較短時間內,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摧毀了“基地”組織,建立了阿富汗臨時政府。截至2004年2月,美軍以陣亡約110人,傷數百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2萬多人的戰果。

  這場戰爭如果落幕於此對美國人來說該多麼好。 

  接下來的情況越來越不容樂觀。在美國發動反恐戰爭7年後,阿富汗仍受許多複雜問題的困擾。農村地區的騷亂活動增多,巴阿邊界地區成了恐怖分子的藏匿地,阿富汗政府沒有能力履行安全和發展方面的職責,塔利班時代幾乎禁絕的毒品貿易泛濫,並占到世界鴉片來源的93%(2007年)。與此同時,還有日益嚴重的官員腐敗現象和基礎設施破爛不堪等。 

  戴維·彼得雷烏斯因為近期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良好表現晉升為中央司令部總司令。他上任伊始就強調,在伊拉克行之有效的軍事軟實力若應用於阿富汗就必須做出調整,因為阿富汗具有截然不同的歷史、環境,缺乏根本的、有效的治理。 

  這兩個國家具有本質的不同,伊拉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而阿富汗則帶有部落性質。伊拉克的城市化有助於美軍集中在城市和一些重要地區,而阿富汗人則主要生活在農村和一些小城鎮,這大大降低了美國在阿富汗軍事戰略中成功的幾率。伊拉克有充足的石油收入,能夠保證保安部隊的開支和建設,而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其年度預算的一半來自外來援助,由於歐美發達國家遭遇金融海嘯,它們能否向美軍和阿富汗部隊提供資金還是個問號,阿富汗不可能滿足這些部隊的開支。因此,在伊拉克尚且不能取得的勝利也很難在阿富汗複制成功。 

  儘管如此,在2月17日,奧巴馬如他在競選中承諾的那樣,批准五角大樓向阿富汗戰場增兵1.7萬人。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美軍人數將從目前的3.8萬增至5萬多。當然,這場戰爭的目標也從布什政府的消除恐怖主義和建設民主,降調成為民眾提供“安全和服務”。不是“最後一名敵人被擊斃或被俘”,而是“通過談判實現預見不到任何其它結局的一個衝突周期的持久的政治解決”(美國《外交政策》)。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打了近8年的阿富汗戰爭就是為了這個,那幹嘛當初非要派軍隊呢?一支規模不必如此龐大的專家隊伍、投資商和志願者,應當比軍隊更有經驗和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