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反恐戰爭陷入“越反越恐”尷尬 沒有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9 09:23:25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英文《中國日報》1月19日發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者尹繼武的評論文章:年輕的尼日利亞恐怖分子嫌犯穆塔拉布面帶微笑,“坦誠”給美國的聖誕節帶來了驚恐與不安。讓人欣慰的是,此次美國只是有驚無險。雖然如此,美國人的緊張還是表露無疑,國內航空安檢再次升級,甚至似乎要走向“裸檢”的地步了。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國人遭受如此驚險,雖說已是家常便飯,但美國的反恐戰爭無疑走入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怎麼就越反越恐呢?難道真的要把全球基地組織成員“趕盡殺絕”,美國人才能安心入睡?我們如何認識國際恐怖主義這一既古老又年輕的“毒瘤”? 

  越反越恐的尷尬

  就恐怖主義的危害來說,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應該沒有太多異議。因為恐怖主義對於暴力的無限追求,對於威懾效應的貪婪,為的是製造政治上和心理上的恐懼。誠然,對於如此慘絕人寰的暴行,堅決嚴厲打擊是應有之道。但問題在於,僅僅以暴力對付暴力,用外科手術式的定點清除、甚至是肉體消滅的方式來反恐,恐怕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就如,美國自開辟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場以來,投入的人力、財力無數,甚至不惜以此為標準,“逼迫”國際社會表態支持美國。但現實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早已“仙逝”,阿富汗的政權更迭多次,基地恐怖組織早已備受打擊,只是成為美國大兵捉不住的影子。

  為了擴大反恐戰果,美國不光攜盟友增兵阿富汗,甚至是打起了“代理人”戰爭。聖誕節的炸機未遂事件,就是源於美國支持也門政府打擊基地恐怖組織,從而招致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部的報復。美國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向巴國的塔利班軍事力量鏖戰數月,雖然軍事上戰果累累,但由於複雜的巴國政治形勢,近期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暴力活動也是有增無減。如此,美國一面緊閉國門,嚴防死守,同時主動出擊,在阿拉伯地區直接軍事行動。美國縱然早已將恐怖活動列為國家安全戰略重點防範對象,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反恐效果仍是泛善可陳。那麼,是否面對恐怖主義的暴力活動,嚴厲打擊的以暴制暴結果只能事與願違呢?

  堅決打擊的決心是必須的,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恐怖極端心理以及恐怖分子的產生必須具有特定的背景和條件。如果不理解這些環境因素,那麼恐怖治理只能停留於疲憊應對,而不能從根本上得以改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