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黯然撤出伊拉克,美國向何處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2 15:49:40  


  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日社論說,8月的最後一天,是美軍戰鬥部隊結束任務,撤出伊拉克的一天,這一天對伊拉克人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未來這個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將有賴於這個國家人民的選擇,儘管仍然有5萬美軍留守到明年才會全部撤離。

  這一天對美國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付出4000多美國士兵的生命以及3萬多受傷者的代價,外加超過韓戰和越戰的7000多億美元的戰爭開支後,美國黯然撤出伊拉克,沒有歡呼,也沒有歡送,這對美國軍隊的士氣,對美國國家的尊嚴,顯然是重大的傷害。

  善於演說的奧巴馬發表演講,讚揚自己能夠恪守競選承諾,在指定的時間裡,完成撤軍。言外之意,這樣的“非光榮”撤軍,還是美國選民的“勝利”,因為他們希望走出七年伊拉克戰爭的泥沼,如今如願以償。 

  社論說,美軍在伊拉克的挫折,再次證明了,二戰以後,任何用戰爭和占領的方式企圖改變另外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注定沒有好的結果,世界超強美國是如此,其他國家更是如此。不容諱言,逝者已逝,傷者會痊癒,花費的金錢也會再賺回來,但是,伊拉克戰爭的傷痕,以及它所產生的後遺症,會在各個層面影響美國,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家安全,無論是反恐大業,還是軍事策略,“伊拉克之戰”的陰影會籠罩很久。至於美國的形象,美國與盟國和國際社會的關係,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努力,才會走出伊戰陰影。 

  美國介入二戰,參與歐洲戰事以及太平洋戰爭,都沒有打伊拉克戰爭的時間長。由此可見,國家領導人的決策正確與否,確實可以左右這個國家的命運和盛衰。美國和世界都會下功夫總結伊拉克戰爭的經驗,對美國而言,當務之急是如何把伊戰的決策過程真實地再現,不讓歷史的真相在謊言和錯誤百出的證詞中“蒙混過關”,可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國際社會和美國不少民眾都認為,布什當局打伊拉克戰爭是為了控制這個國家的石油,進而控制整個中東的石油命脈,但隨著美軍的撤出,以及伊拉克重建的展開,人們漸漸發現,美國很難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那麼,美國為何一定要打這一仗?難道美國需要告訴世界,美國的世界領袖地位,是靠打仗打出來的,因此,維護這樣的地位,也需要靠戰爭達成?如果誰要取代美國,那就要有決心準備與美國一戰? 

  社論說,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是,全球必須正視,美國從伊拉克的撤退,並非表明美國要放棄世界軍事最強國的地位,同樣,美國的歷史告訴我們,龐大的美國軍力,一定會尋找新的“假想敵人”,尋找新的“熱點區域”。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國,是否就是新的美國目標?南海,或者黃海,或者是日本海,或者是台海,是否就是新的“熱點地區”?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在未來幾年中逐漸清晰。但對於面臨環境、能源、糧食等多重致命挑戰的世界來說,伊戰的結束,能否刺激美國新的思維,尋找武力以外,與國際社會合作,尤其是與中國合作的嶄新道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