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能對印度所謂“人口紅利”盲目推崇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9 00:38:49  


印度的人口紅利能否成為現實的生產力?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中國經濟網刊載中國商務部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的文章說,中印之間的“龍象之爭”是西方政界、輿論界熱衷的話題,隨著近年中國傳統增長模式開始受到勞工權利、環境等多方面約束,某些西方機構一改昔日聲稱印度服務業增長模式優於中國製造業增長模式的口吻,開始宣揚印度製造業即將趕超中國。去年6月24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調查報告,聲稱印度製造業正縮小對中國的差距,預計可在5年內趕上中國。其中的“人口紅利”更是被一些人視為印度製造業趕超中國的一個條件。但綜合考慮,我們不難發現,印度無法充分利用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機會。

  不錯,中國很有可能不久就迎來農業部門剩餘勞動力耗竭的“劉易斯轉折點”,新增勞動力數量甚至2010年就有可能見頂,而印度勞動力供給似乎要充裕得多。聯合國估計,2010—2035年間,印度人口將從12億增至15億,增長26%;同期勞動力數量將增長33%,達到近10億人,使處在工作年齡段(15歲至59歲)的印度人占到該國總人口65%左右,令印度成為全球最大勞動力市場和對全球勞動力數量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高盛則估算,未來10年印度GDP增速可能因勞動力增長而提高4個百分點。問題是印度潛在的人口紅利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需要外向經濟發展、相應基礎設施和教育等方面跟上,方才能夠成為現實的生產力,而即使不考慮印度外向經濟發展的水平,在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兩個方面,與中國相比,印度都存在致命的缺陷。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人口並非僅僅年輕就能構成合格的勞動力資源,而是需要具備相當的人力資本。與印度相比,中國人力資源的優勢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國民具有自我奮鬥精神和好學上進;與此同時,中國社會民族構成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也賦予中國社會較高的穩定性,並有助於降低中國社會的商業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