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讀:世界軍事格局十年來變化幾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3 17:27:35  


 
  安全機制呈現分化,軍事干涉模式再度翻新

  十年來,聯合國這一最大的多邊安全機製作用正逐漸弱化,而以聯盟和合作組織為代表的各種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得到進一步發展。在西半球,北約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東擴,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在亞太,美日、美韓、美澳等雙邊聯盟關係呈強化趨勢。與冷戰時期的“代理人戰爭”相比,西方勢力從幕後走到了台前;與科索沃戰爭相比,西方更充分地利用了敵國反對派的力量;與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相比,西方避免了派遣地面部隊付出的慘重傷亡,以最小的軍事代價達成了政治目標,美國則開創了低成本干預的“奧巴馬模式”。與前幾次局部戰爭不同,美國不再公開主導軍事行動,只是在2011年3月19日到31日“奧德賽黎明”行動期間擔負指揮權,隨後將指揮權移交北約,這說明美軍吸取了深陷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泥潭難以及時抽身的深刻教訓。“奧巴馬模式”就是用減少投入和開支來取代大規模軍事打擊,用“退居二線”來取得“幕後領導”的效果,這被認為是美國在財政經濟形勢嚴峻情況下的不錯選擇。就大國關係而言,由於競爭與合作交織並存,難以輕易“攤牌”與徹底“翻臉”,“合而不同”、“鬥而不破”成為近年來大國博弈的主流,但也不排除通過軍演等方式炫耀武力,實施威懾,2010年美國黃海軍演,2011年俄羅斯戰鬥機繞日本巡航都傳遞了這方面信息。

  經濟軍事互動加劇,亞太地區熱度明顯提升

  從地緣視角看,歐亞非大陸聚集了全球大多數國家,分屬全球幾大力量中心的歐洲、大中東及東亞均位於這一大陸。多年來美國的關注點也始終沒有離開這一大陸,上述區域在歷次美國國家軍事戰略的排序中都位居前列。由於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同時也加劇了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西方大國及石油輸出國之間圍繞石油供應和油價主導權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給世界帶來新的不安全和不穩定因素。

  本世紀之初,當美國準備將關注點從歐洲轉移至亞太之際,“9 11”事件使美國開始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爭,利比亞戰爭使西方再度武力介入阿拉伯世界。戰爭大大消耗了美國的國力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席捲過後,改革世界金融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使美國人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美元和武力作為美國統治世界的兩手,將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美國是高度的軍事—經濟複合體,通過武力鞏固現有體制,通過戰爭刺激經濟,因而美國能夠比較成功地轉嫁危機,反觀歐盟則受災嚴重。

  亞太地區被認為是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十年來,該地區許多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在安全上卻越來越依賴於美國。深諳“非利不動”原則的美國,已將關注點向亞太轉移。近幾年,美國的各類報告均表示了對“崛起的地區性大國”的警覺。在密切亞太地區盟友關係的同時,美國強化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增派了航母戰鬥群、戰鬥機及瀕海戰鬥艦艇,可以說亞太地區集中了全球最大的軍火庫。(作者:陳舟、李瞰 來源:學習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