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X51A墜毀不會動搖美全球快速打擊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1 08:56:37  


 
  由於X-37B飛行器具備在軌駐留能力,可根據作戰指令快速再入大氣層或在軌投放武器,對地面時間敏感目標和高價值目標實現快速打擊,因此被美國國防部列入可提供“全球快速打擊”能力的遠期備選方案,目標是在2030年前後具備1小時內精確攻擊遠程目標的能力。

  第四是“常規三叉戟改裝”計劃。美國海軍於2006年3月公布了“常規三叉戟改裝”計劃,旨在將美海軍現役的“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的核彈頭改裝為常規彈頭。改裝後的“三叉戟”導彈外形與核洲際導彈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採用了新的常規彈頭,提高了末段導航與控制能力。

  經過改裝後,“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從90~120米提高到10米以內,射程約7500千米,可以在接到作戰命令後1小時內對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實施快速打擊。美海軍規劃每艘“俄亥俄”級潛艇攜帶22枚“三叉戟”核導彈和兩枚“三叉戟”常規導彈。

  此外,美軍涉及“全球快速打擊”的武器還有海軍可修正彈道的“潛射全球打擊導彈”,以及陸軍的具備高超音速滑翔能力的“先進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注定不會是一路坦途

  由於高超音速飛行的馬赫數範圍很寬,要跨越亞音速、音速、超音速3個階段,才能進入高超音速階段,所以其面臨的技術困難也是前所未有的,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它的研發必須突破高超音速推進技術、一體化設計技術、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和結構材料技術4大關鍵技術。這些年美軍一直在進行著相關試驗,可謂屢敗屢戰。

  2010年4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進行了獵鷹HTV-2首次飛行試驗,用“彌諾陶洛斯-4”運載火箭將其送至預定分離點,HTV-2在飛行速度超過20馬赫的情況下與火箭上面級分離,但在發射9分鐘後,與地面控制站失去聯繫。試驗雖未取得成功,但這次飛行驗證了助推火箭與高超音速飛行器分離的技術,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