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軍進入快速恢複期 視北約爲主要威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0 19:59:40  


2008年3月18日,莫斯科郊外Alabino,俄羅斯軍隊的白楊-M洲際導彈機動發射車車隊出現在勝利日紅場閱兵的彩排中。
  早在梅德韋杰夫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之初,西方媒體就有評論稱,他較具“自由主義色彩”,“對西方最沒有敵意”,如其當選,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有望得到改善,俄美間軍事安全領域的博弈也可能緩和。
  
  還有一些評論認爲,近一年多時間,俄羅斯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大國在軍事安全問題上爭吵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國內政治的需要。隨著俄總統大選落下帷幕,這種爭鬥也將會降溫。
  
  雖說以上觀點幷非全無道理,但是將其作爲預測大選後俄羅斯對外政策、特別是軍事安全政策走向的主要依據,却很難立足。
  
  事實表明,俄羅斯軍事安全政策的選擇,主要是由其安全環境和安全利益、戰略目標和戰略思維、國家實力和民心民意等一系列關鍵性的因素所决定的。
  
  從這些角度進行考察,有理由相信,俄新一届政府組成後,普京所倡導的基本路綫,包括軍事安全政策,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俄美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博弈不會停息。
  
   安全威脅驅動“强軍”之路 
  
  北約經過兩輪東擴,其前沿已經抵近俄羅斯“家門口”,目前正在醞釀向獨聯體國家擴展;“新歐洲”國家與俄羅斯關系普遍不睦,烏克蘭、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爭吵不休;在高加索地區,車臣恐怖活動尚未平息;環里海能源博弈日趨激烈,俄羅斯對該地區能源資源和外運網絡實施“雙控制”計劃面臨美歐的嚴峻挑戰;阿富汗局勢不斷惡化、伊朗核危機持續發酵、周邊地區宗教極端勢力蠢蠢欲動,亦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
  
  而美國推行“大中亞計劃”,在中亞建立軍事存在、策動“顔色革命”,企圖剝奪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甚至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意欲廢掉俄羅斯賴以與美國抗衡的主要支柱——戰略核威懾能力,更是令俄安全危機感空前增大。
  
  俄羅斯一向把安全利益置于國家利益的首要位置,對安全環境的判斷必然影響到其內外政策特別是軍事安全政策的制定。諸如“外部威脅、內部威脅、跨境威脅嚴重存在”,“幾十年來國家安全環境從未如此嚴峻”,“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艱巨複雜”,這些判斷已成爲俄羅斯加强武裝力量建設的直接推動力。
  
  在俄羅斯人的戰略思維中,“强大的俄羅斯”必須以“强大的軍隊”做支撑,“强國”必須“强軍”。面對美國一超獨霸、俄安全威脅複雜嚴峻的地緣戰略形勢,“俄羅斯沒有理由不成爲軍事大國、軍事强國”。
  
  普京和梅德韋杰夫均具有濃重的“强軍”情結,“普京路綫”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建設一支“强大的軍隊”。正是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將能源資源和軍事力量視爲新世紀支撑國家崛起的兩大戰略支柱,在努力打造“能源武器”的同時,决心建設一支能够應對任何安全威脅的現代化軍隊。
  
  俄羅斯民族具有“尚武”傳統,對加强國防建設也有著全民共識。普京曾有一句名言,“如果軍隊沒有前途,國家也就沒有前途”,在俄羅斯引起了廣泛共鳴。俄媒體稱,“重振俄羅斯軍隊的雄風幾乎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願望”。
  
  盡管曆經巨大曆史變革,俄羅斯國內政治環境已不容許效法原蘇聯,走犧牲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來發展軍事力量的老路,但是在强大民心民意的支持下,現行“强軍”目標不大可能發生實質性改變。
  
  新安全構想針對性更明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