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駐伊美軍華裔士兵:戰場血腥遠超想像(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8 10:30:36  


美軍中的華裔士兵。
 
  無論是基於改善經濟的因素,還是想進入學費越來越高的美國大學讀書,亦或是成為美國政壇的新星,美軍給予的可觀收入對這些年輕人是極具誘惑力的。程翼介紹,被派駐伊拉克會有額外的補貼、免稅等待遇,而且在伊拉克當地開銷很小,收入比在美國工作時要高很多。

  “所以許多士兵在出征期間可以賺到一筆積蓄;也有士兵自願來伊拉克為的就是解決家中的經濟困難。”程翼說,在出征之前,軍方規定必須更新生命保險,以保證家人在你不幸犧牲後依然有照應。

  來到伊拉克的美軍軍營,程翼發現,除了戰爭極端狀態下的壓力和危險之外,平日的生活就像是美國社會的縮影。“在這裡的軍隊中,韓國人、越南人、日本人、中國人還有菲律賓人依然是少數。而華裔士兵通常在部隊中默默無聞,在崇尚開放與提倡‘個性’的美國社會中比較被動。同樣,華人在美軍中的地位也向來不是很高。”在他看來,這裡面多少有些種族歧視的影響:比如,亞洲人的口音在許多電影、電視裡被當作笑料的偏見在美國大衆心裡根深蒂固,無論走到哪裡,亞洲人的發音總是被用來當笑料。

  “雖然軍隊裡面有黑白分明的反種族歧視條款,對不少人來說只是一張紙而已。在這裡,帶有種族色彩的笑話可以說甚至成了減輕壓力的必需品之一。”

  戰場的血腥遠遠超出想像

  雖然在抵達伊拉克投入戰鬥之前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備,但戰場的殘酷、血腥還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對整日在伊拉克街頭巡邏的一綫作戰人員陳果而言,他的“神經每分每秒都是綳緊的”:“在伊拉克沒有什麼最危險的,只有活的或死的。狙擊手的子彈從頭上擦過已是家常便飯,炸彈在我旁邊爆炸也不止三五次了。”

  “我最難忘的場景莫過於2007年10月初在巴格達街頭的圍剿行動中。我身邊的幾個戰友被炸得血肉模糊,支離破碎地倒下。雖然血拼的場景在來伊拉克之前就有心理准備,但是那一幕的衝擊還是相當大,至今仍常常出現在夢中。”

  現實比想像中更加殘酷、更加血腥和壓抑。當靜靜獨處時,陳果腦海中總會出現間歇性的後悔和抱怨,然而一旦來到了戰場,就沒有退路可言了。“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要想的事,就是在絕望中求生存。”

  相比起他的戰友,程翼是幸運的。回想起前不久與反美武裝埋下的地雷擦肩而過的經歷,程翼至今仍心有餘悸。有一次執行任務,程翼是車隊中第二輛悍馬的槍手。行進過程中,突然聽到一聲悶響,第一輛悍馬遇到地雷,幸運的是,地雷是個次品,沒有完全爆炸。

  “作為槍手,我們身體的大部分暴露在機車的外面,所以如果當時那個地雷不是次品,光是餘波就足以讓我得腦震蕩。”程翼回憶說。

  “我們時不時地避過劫難,經常在巡邏前後聽到其他分隊遭遇地雷或者小範圍衝突的消息,都是發生在我們經過的路徑。有一次,一個車隊遭到白磷炸彈襲擊,死傷四人。而我們前一天才從那條路經過。”

  心裡苦楚從不敢告訴家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