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中國外貿頂住壓力,進出口規模回穩向好、穩中有增,體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從2023年全年數據來看,中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文章分析,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和國內相關改革,是外貿積極向好的內部原因。為了切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中國出台了一批外貿支持政策措施,並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為了給外貿企業降本減負,出台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優化出口退稅服務等多項便利措施,出口退稅正常辦理時間大幅壓縮,流程持續優化簡化;延續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延續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政策至2027年底;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鼓勵金融機構結合產業鏈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舉措;等等。與此同時,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口岸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跨境物流便利化程度,“船邊直提”“抵港直裝”“聯動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試點範圍不斷擴大,高新技術設備監管查驗流程不斷優化,大宗資源商品檢驗放行效率不斷提高。
推進國際經濟合作,大力拓展新興市場,是外貿積極向好的外部原因。中國持續加強與貿易夥伴之間規則標準等領域的合作,目前已經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份自貿協定,與6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協議,與11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中國還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各種國際物流運輸方式發展,拓展延伸國際物流服務網絡。目前,全國港口外貿吞吐量增勢較好,國際航空貨郵量穩步增長,中歐班列保持穩定暢通,主要陸路口岸過貨能力持續提升。
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和貿易促進平台,是外貿積極向好的重要支撐。依托國家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結合各地的產業禀賦和區位優勢,中國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推進線上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商品和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商品跨關區退貨試驗範圍,逐步解決企業跨境電商“退貨難”問題,更好地推動中國外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跨境電商逐漸成為中國外貿企業獲得訂單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綜合改革,出台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23條綜合改革措施,進一步釋放開放活力。不斷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壯大了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