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創新與安全間尋求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24-02-16 09:01:57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如何化解其帶來的安全問題成為全球性議題。
  
  歐盟27國代表近日一致投票支持《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最終文本,推動歐盟向立法監管人工智能又邁出重要一步。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裡•布雷東發文稱,27國一致支持這一法案,說明它們認可“談判者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了完美平衡”。
  
  該法案早在2021年便被歐盟委員會提出,要求根據人工智能(AI)功能的風險水平,列出一系列禁止AI從事的條例。此後,伴隨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的爆發,以及隨之對就業、隱私和版權保護等構成的風險,歐洲議員們又開始推動法案覆蓋到“基礎模型”,即支撐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服務的先進系統。
  
  然而,這一“擴容”卻引發了困擾該法案的最大症結之一。包括法國、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擔憂法案對先進人工智能模型的嚴格監管將阻礙歐洲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此,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推出多項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的舉措,包括建立專門監管機構,將為科學研究而開發的AI排除出監管範圍等。但直到近日各方一致批准最終法案文本前,立法者和歐盟各國仍在為“如何在促進創新與防範風險間取得平衡”進行激烈辯論。
  
  最終,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部長福爾克•維辛在法案投票前夕,才宣布“德國在人工智能法案立場上的爭論”結束了,達成“可行的妥協”。法國則在實現“透明度和商業秘密的平衡”、減輕管理高風險AI系統的行政負擔後,才鬆口點頭。同時,由蘋果、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組成的游說集團CCIA,依然對歐盟AI立法感到不安,表示新規則中仍有許多不明確的地方,可能會減緩歐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開發和推廣。
  
  從多方表態來看,這一法案尚未達到所謂的“完美平衡”。但歐盟各國依然努力達成妥協,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前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速度已遠超技術監管、法律倫理、政策評估的腳步,亟需更具遠見的治理框架來應對未知的挑戰,同時,這也是人工智能主要發展國所面臨的問題。在世界經濟論壇總結的2024年十大短期風險中,人工智能已超越氣候變化、經濟疲軟和戰爭,被視為最大風險。
  
  當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加速完善相關治理框架。中國在2023年7月出台了全球領先的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美國則以《人工智能權利法案藍圖》等非立法性方案為主要舉措對人工智能發展進行規制。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同樣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採取規範和限制措施。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認識到,人工智能具有跨國家、跨文化和跨領域特徵,單一國家建立的符合自身利益的監管框架,無法解決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實際問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呼籲各方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開展溝通交流、務實合作。2023年11月,包括中國、美國和歐盟等在內的20餘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簽署了首個全球性AI聲明《布萊切利宣言》,同意通過國際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監管方法。
  
  這樣看來,歐盟相關法案在區域內部不斷推動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將內部監管嵌入到國際機制之中,積極尋求搭建多邊人工智能監管與合作平台,才能真正找到創新與安全之間的“完美平衡”。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嘯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