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加工貿易邁上更高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4-01-18 08:35:57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加工貿易是進口國外原材料、零部件等,在本國進行加工、製造、裝配,然後將產品銷往國外而發生的貿易,是同一產品的不同生產工序國際分工的典型形態之一。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加工貿易依托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在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生產網絡體系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通過大規模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吸收外商投資實現了快速發展。1981-2022年,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由25億美元增長到1.3萬億美元,曾連續12年出口占比超50%。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助理研究員夏融冰文章介紹,近年來,中國加工貿易發展的條件和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加工貿易進出口占貿易總額比重降至18%左右。一方面,這是中國順應比較優勢變化、推動貿易結構轉型升級的結果。另一方面,這是由於國內加工貿易產業受到多重壓力,包括外需不確定性增加、產業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流”、部分國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近岸化”“友岸化”重構等。

  文章分析,儘管面臨挑戰,中國加工貿易產業仍具有諸多優勢。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已形成新的產業鏈集群優勢、物流供應鏈優勢、生產技術優勢、產業工人優勢、產業配套環境和政策優勢。在此背景下,商務部等10部門此次印發《關於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有利於推動加工貿易邁上更高水平。

  一是有利於穩定經營主體政策預期。《意見》的出台釋放出中國仍將堅定發展加工貿易、繼續擴大加工貿易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吸引更多外商來華投資的明確信號。

  二是有利於完善相關領域頂層設計。《意見》的出台具有較強指向性,明確從促進轉型升級、加快創新發展、推動梯度轉移三個方面提升加工貿易水平,並提出多項針對性措施,包括支持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工貿易發展,支持加貿企業加強研發和技術改造;進一步放寬對保稅維修等新業態的監管限制,鼓勵高附加值保稅維修發展;提高內陸沿邊地區承接能力,培育承接載體、強化交通物流及用能保障等。

  三是有利於破解相關企業實際困難。例如,針對中國加工貿易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現狀,《意見》提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及匯率避險等方面的政策傾斜;為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生產設備更新,提出將加工貿易不作價設備監管年限由5年縮減至3年。

  文章強調,未來,應對各地區產業結構“把好脈”,提高加工貿易支持政策與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的契合度,推動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根據“簡單組裝—複雜組裝—零部件製造—原材料生產—產品研發—自有品牌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的路徑,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產業鏈。二是強化貿易促進與市場拓展工作,助力加工貿易企業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規則、深度融入區域產業鏈,促進加工貿易向綜合服務和全球運營方向轉型。三是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完善開放通道、平台及口岸等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優化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軟環境”,充分釋放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平台的制度紅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