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07:48:27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力量。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九項重點任務,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排在首位。這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選擇,也是推動中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之舉。我們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人民日報發表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文章表示,生產力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也是實現宏觀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為我們在實踐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也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但也要看到,中國在工業“四基”即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方面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要立足當前,重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補齊工業“四基”的技術短板,築牢基礎設施建設、移動支付、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技術長板,重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通用技術發展,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供可行方案。同時要著眼長遠,重視應用技術的研究探索,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趨勢、下好布局未來產業前瞻研發“先手棋”。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打造一支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健全人才評價激勵制度,營造有利於新型勞動者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激發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潛能。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衹有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才能更好把握發展的時與勢,在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實現“以進促穩”。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為導向,支持培育有助於中國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的重點產業板塊,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為支撐經濟中長期增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同時,依托中國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集群式發展,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

  以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

  文章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力量。新時代,中國陸續出台一系列發展規劃,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一些領域正在由跟跑變為並跑甚至領跑,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成為中國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堅持智能製造這一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數智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全球產業體系智能化制高點。這是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數智技術不僅包括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數字技術,而且包括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關的一系列智能技術。要以數字技術進一步推動各類生產要素有機組合,以智能技術持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潛在增長率,在激發各類生產要素活力、企業降本增效、產業鏈資源整合集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著力破解中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供求結構不匹配的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