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不鬆勁
http://www.CRNTT.com   2023-04-11 08:54:39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近日,財政部發布《2022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明確2023年要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加強對融資平台公司的綜合治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輝文章表示,過去幾年,中國財政部門堅持遏增量、化存量,強監管、嚴追責,通過建立常態化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將新增隱性債務作為監管部門監督和檢查的重點,督促各地區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隨著北京、上海、廣東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實踐,建制縣發行再融資債券用以“精準拆彈”,長效隱性債務治理制度框架得以逐步確立,確保了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
  
  同時也應看到,目前部分地方隱性債務規模仍然偏高,一些地方存在化債不實、變相舉債等新問題,如地方利用融資平台公司通過拖欠工程款、不合規開展PPP項目和政府購買服務、違規要求代理銀行延期清算並長期墊付資金等方式新增隱性債務;一些地方隱性債務風險高、化債資金來源單一等,這些問題無疑制約了地方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文章指出,做好2023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防範化解工作,還要高效統籌發展與安全,做好嚴控、夯基、壓降、監管、轉型、防範等工作,在高質量發展中動態解決債務問題。
  
  一是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堅持“開正門、堵旁門”,形成有效閉環制度管理。結合各地發展需求、綜合財力、債務風險等因素,合理測算分地區債務限額,精準控制高風險地區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壓實地方責任,從融資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發力、聯動監管,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和窗口指導,阻斷違法融資和高息融資路徑,嚴禁以任何方式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二是夯實地方償債基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穩步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REITs項目等市場化盤活方式,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制度,實現閑置和低效資產調劑使用、共享共用機制。做精土地供給文章,發揮土地規劃先導作用與利用一體化推進,加大重點區域投資強度,完善區域承載功能,引導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有效提升土地利用價值。
  
  三是壓降隱性債務規模。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探索建立地區化債獎勵補償機制,全面優化債務期限結構,著力化解“非標”隱性債務。同時,完善市場化風險緩釋增信措施,指導金融機構不抽貸、不停貸、減息置換存量債務,支持債務重組。特別是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以時間換空間,不斷壓降高息債務和短期債務占比,降低利息負擔,實現存量債務不斷鏈,有序緩釋債務風險,避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
  
  四是深化協同監管力度。完善常態化協同監管,穩步推進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和法定債務合併監管,建立統一的長效監管制度框架,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統一認識、統一口徑、統一監管,深入運用“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成效。
  
  五是加快融資平台轉型。從解決基礎性問題入手,對地方融資平台公司進行市場化改造,堅決防止地方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平台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在對融資平台公司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的基礎上,逐步剝離政府投融資功能,推動融資平台分類轉型發展、專業化重組整合,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制,不斷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六是防範風險交織傳遞。堅持系統觀念,高度警惕行業、金融等領域風險向財政轉移聚集。著力提高專項債券的項目儲備、發行質量,加強項目投後績效管理,避免專項債券資金閑置浪費、挪作他用或項目整體收益偏低導致專項債變成事實上的一般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