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強化專項債全生命周期管理
http://www.CRNTT.com   2023-05-25 08:45:12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財政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至3月份,全國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達到1.32萬億元,高於過去三年同期發行規模。總體看,為持續鞏固經濟向好勢頭,今年專項債仍保持較大規模且呈現靠前發力態勢。下一步,仍需立足長遠確保專項債加力提效再上新台階,更注重提升效率和防範風險。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文章表示,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以及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消費、投資等領域亮點紛呈,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也應看到,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8%,但民間投資增長僅為0.6%。為進一步穩預期、提信心,宏觀政策仍需積極有為、靠前發力,專項債仍需保持較大規模、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影響,專項債持續保持高位,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但去年專項債餘額攀升至20.7萬億元,其效率和風險不容忽視。而與此對應的,債券還本付息的主要來源是政府性基金預算,去年該項收入規模為7.8萬億元,比2021年下降20.6%,預計一段時期內受房地產市場影響難以恢復高速增長趨勢。此外,從各地審計情況看,部分地方存在“包裝發債”、收益不及預期或過度依賴再融資等問題。故而,隨著經濟逐步復甦,專項債既要助力穩增長,又要兼顧長遠效率和風險。要加強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除關注債券發行和資金使用外,下一步還應提升專項債投資拉動力,並將重心適當後移到資產管理、債務償付上來。
  
  文章提出,應從支持範圍、資本金使用、項目謀劃等方面,切實提升投資拉動力。針對部分地方優質項目儲備不足問題,可考慮在現有11個領域基礎上擴大投向領域,並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質量和成熟度,確保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適度擴大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的範圍和實際使用比例,策劃好項目配套融資,切實發揮好杠杆撬動作用。在推進過程中,應緊密結合本地經濟社會規劃,“一盤棋”統籌好專項債項目、產業化項目或民間投資項目,突出專項債項目內部與外部共同投資拉動作用、短期與長期的經濟促進效果,提升其長期供給效率和資產質量。此外,進一步謀劃一批外溢性高、帶動作用強的專項債項目,貫通配套融資及上下游產業鏈,切實激發和帶動民間投資。
  
  要高度重視資產管理及運營效率,確保高效運作和收益如期實現。鑒於部分地方“重建設、輕運營”問題,且大量融資平台承接了專項債項目,要進一步壓實主管部門、項目單位的主體責任,強化風險意識和市場意識,聚焦運營效率、收入實現來完善資產管理,提升“債務—資產”轉化效率。未來,應將所有專項債項目形成的資產納入國有資產管理、完善相應會計核算,嚴禁“以撥代支”“一撥了之”等行為,嚴禁資金挪用,不得將其用於融資平台等企業融資的資產擔保、收益質押和還貸承諾等。此外,項目單位應切實做好降本增效、開源節流工作,提升資產運營維護效率和預期收益。必要時,可以通過委托運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運營商提高項目市場化收益或專項收入。
  
  還應加強預算管理、償債備付金以及風險化解方面的探索,積極應對債務償付風險。一方面,做好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銜接,明晰償債資金來源,落實收入歸集和專戶運營以及償債計劃。加強項目收益管理,將項目實現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專項收入全部繳入國庫,並結合項目現金流優化還本方式。另一方面,鼓勵地方在確保當年還本付息資金需求後,從相關收入中提取一定或差異化比例來注入償債備付金,構建跨年度平衡和本息兌付保障機制。可從項目收益、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結餘、國有資產處置、國有資本上繳收益等方面按適當比例計提,在確保償債資金安全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資金投資和運營,確保其保值增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