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買買買”能否為中國經濟驅寒?
http://www.CRNTT.com   2020-04-24 18:29:57


3月14日,戴著口罩的中國居民在北京一處市場購物。(美聯社)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中國經濟首季度成績單上6.8%的負增長,雖在意料之中,但也直擊人心。隨著疫情防控與經濟恢複這組矛盾的發展變化,中國社會“重啓”進入加速狀態。作為近些年增長新引擎的消費,在此關頭被賦予驅散經濟寒意的重任,“消費救國”“消費光榮”在主流輿論場上成為顯性話語。

  美國《僑報》4月21日載文《“買買買”能否為中國經濟驅寒?》,文章說,大手筆發放消費紅包的城市名單越來越長,解封不久的武漢,官方和商業平台近日聯手推出2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消費券計劃,行動得早的浙江、廣東等地初現消費熱效應;10多個省份鼓勵“2.5天休假制”,撩動人們出游的心;主流媒體、地方官員加入“戰疫助農”“我給家鄉帶個貨”等直播帶貨行列,吆喝民衆以“買買買”支援農產品積壓的農村、缺少訂單的企業……

  不僅給錢、給閑,還給配備“專業導購”,中國各地政府為了刺激消費可謂操碎心。那麼,給力的政策有沒有召喚出“消費神龍”,網絡上議論紛紛的“報複性消費”是否正在路上?結論可能并沒有想象的樂觀。

  一是補償性消費正被激活,至於報複性消費,“可能想多了”。

  吃火鍋、逛商店、景區游玩,這些在疫情期間被壓抑的吃喝玩樂基本需求,毫無疑問會首先迎來釋放。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意味著在出行限制等措施的“人為幹預”下,正常消費需求極大萎縮,如今的消費釋放,更多是一種消費回補,是存量而非新的增量。即便找補回這19%的消費差額也不容易,近期小規模聚集引發的疫情局地反彈案例,多少影響到民衆的出游消費意願。

  二是剛性消費逐步恢複,彈性消費仍待觀察。

  根據相關統計,多地消費券達成10多倍杠杆率的消費刺激目標。人們都用消費券買什麼了?最受歡迎的是實用型的超市消費券,米、面、油、紙巾、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是消費者最愛購買的物資。至於美妝、居家飾物、奢侈品等非必需商品,并沒有成為熱買對象。這其實也印證了所謂的“土豆效應”,即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并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後續剛性消費的挖掘,還是得集中在中國人重視的教育、醫療領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