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歐發展“速度差”:西方優越感不合時宜
http://www.CRNTT.com   2019-07-11 11:24:24


7月9日,一列開往上海虹橋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駛出北京南站。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幾個月前,我幫助一個中國旅行團辦理了登機手續。他們在柏林泰格爾機場出發大廳尋找登機口。這個空間不大、天花板低矮的大廳不應該是德國首都機場出發大廳的樣子,但它又能是哪兒呢?從北京飛往德國只需約9個小時。今天從中國到德國旅行的任何人都覺得世界在這裡靜止了。隨著飛機降落,手機信號就在3G和2G之間來回轉換。如果到了我的家鄉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倫茨堡,通常就沒有手機網絡了。

  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7月8日刊登記者萊婭•多伊貝爾的文章《看看這個國家》,文章說,要到達倫茨堡,必須開車穿過基爾運河。我今年28歲了,在我的記憶中,運河下面的隧道一直在施工。唯一的替代通道是一座1.5公裡長的預應力混凝土橋。2013年起,大家就知道它已經破敗不堪,但翻修最早也要等到2026年,也許還會更晚。

  然而,在中國的大都市,只需幾周就能讓一整個區大變樣。過去5年裡,中國翻修和新建的道路超過100萬公裡。中國的高鐵營業裡程已達2.5萬公裡。在接下來的5年中,中國還將新建高鐵1.3萬公裡。中國平均每年啓用8個新機場。在德國,我們甚至做不到每年開放1座新機場。

  我的德國朋友對此覺得完全無所謂。當我談論亞洲和歐洲之間的競爭時,他們就會很同情地看著我。我那些來自遙遠的中國的故事,似乎和他們的生活毫無關系。他們認為自己是國際化的,能够背著旅行包穿越越南,在澳大利亞工作和旅行,觀看英語電視劇。但他們很少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就像大多數年輕的德國人一樣,他們不敢面對太大的文化衝擊。在2016-2017冬季學期,整個德國決定學習漢學的大學生只有484人。即使作為度假勝地,中國充其量也只受到德國人中等程度的喜愛。因此,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中國人仍是無名大衆。這究竟是無知還是傲慢?!

  我在中國卻遇到了相反的情況:那裡的人對歐洲很感興趣。德意志銀行前總裁約瑟夫•阿克曼早在幾年前就驚訝地發現,他訪問中國時,中國領導人用《浮士德》裡的句子歡迎他。但在德國,誰能說出一個中國詩人?

  最晚到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就必須認識到,西方人對於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這種普遍優越感已經不合時宜了。而且這種優越感是危險的。中國現在依然對歐盟感興趣,因為歐洲擁有中國所需要的科技。等到這種局面也結束的那天,歐洲就會徹底喪失對中國的影響力。屆時,歐盟就會像如今的德國汽車廠商那樣:以前它們一直嘲笑中國制造的汽車仿佛是“滾動的飯碗”,現在卻突然要面對中國廠商推出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在保持全球競爭力方面,我們現在做的實在太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