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汶川地震到底留下了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5 10:19:53  


 
人性,民族心靈集體洗禮

  之所以說“5·12”是中華民族的一場集體精神洗禮,是因爲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實在有太少對生命的集體敬畏和尊重;與朝代更替、皇室興衰、社稷大業乃至國家利益相比,生命每每顯得無足輕重。從這個意義上說,到去年5月19日全中國哀悼儀式開始時,當中南海最高領導人和普通人一起爲死難同胞低頭默哀,當中國國旗第一次爲灾害罹難者而降時,這個國家的表面似乎一切照舊,但集體心靈深層却發生了一些深刻而長遠的變化。

  當中國國力在21世紀初重新開始崛起時,從歷史的觀照中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體洗禮。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包含的層次和元素很多很廣,但人性的洗禮無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5·12”大地震在人們毫無準備和不經意中開啓了這一洗禮的進程,來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終究會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東西。

  雖然人們無法對這些在心靈深處留下的東西進行量化的歸納,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未來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5·12”之後的中國人,一定會顯出其不同和特殊。

民間,成長和正名過程加速

  從社會多元發展的角度看,“5·12”地震似乎也加速了中國民間組織的成長和正名過程。經過30年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民間組織和公民社會已經開始在中國悄悄但却茁壯成長起來,只不過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往往容易忽視或不願正視其存在。

  但“5·12”改變了這一切。曾幾何時,多少民間組織自發前往灾區,成長中的中國公民社會仿佛一夜之間從地下冒出來,讓人感到其健康、正面的力量和無可回避的發展趨勢。這一年來,民間組織和公民社會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依然成長,但其遇到的阻力却似乎不再像以往那麽强烈。

  當然,“5·12”之後在灾區重建範圍內,還可看到許多體制性障礙所留下的遺憾,但有了上面這些深刻而長遠的變化,人們就能以更爲平和的心態來看待眼下的這些遺憾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