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中國出口持續大降看世界經濟復蘇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7 06:23:05  


 
  數字顯示,美國人口占全世界的4%,其消費額約十萬億美元,而中國和印度人口總和不知多美國幾倍,但合共消費額才四萬余億美元,美國市場對中國和印度的重要性可以想見。事實上整個亞洲有近半的出口都與美國有關聯,身處金融海嘯風眼的美國經濟江河日下,亞洲和中國都無可避免遭受嚴重影響,也因此指稱亞洲遠離金融風暴中心而可以獨善其身的人可說太天真,試看作爲亞洲經濟重鎮的日本,其衰退程度遠比好些金融風暴中心國家嚴重,便可想而知。 

  尤有甚者,由于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近年有很大部分已集中在諸如電腦産品的高科技商品之上,這次金融風暴橫掃全球,對于與電腦相關的産品需求亦一夜之間大幅下跌,亞洲亦首當其衝大受其害。數字顯示,除印度和中國之外,去年第四季亞洲地區的國民生産總值已銳降15%。 

  無疑,以中國爲例,政府爲應付這次危機而作出頗大的財政投入和剌激內需政策不無實際作用,預料今年之內可初見成效。但此舉畢竟爲短期治標之法,政府亦沒可能無止境不斷投入,因此不能期望藉此産生持續的經濟成長。只要出口一日不振,私營機構的投資都難以回升,而事實上數字顯示目前國內私人投資意欲仍較弱。 

  還有一點可能爲人忽略的就是,中國所作出財政投入的好一部分都用于基建方面,與入口方面的挂鈎不强,故此即使剌激經濟措施産生一定效果,對于帶動亞洲區復蘇亦難望立竿見影。 

  因此,中國以至亞洲區要達致經濟復蘇尚需期待全球性的經濟好轉。這當然幷非一朝一夕能够出現,而預料亞洲的主要市場美國和歐洲需要超過一年時間才可望稍複元氣,即使如此,估計届時消費需求仍會偏低。是以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亞洲區整體今年的經濟增長僅爲1.3%,而即使到了明年充其量也只可能回升至4%左右,遠低于去年的逾5%。 

  其實中國儘管對出口的倚賴程度被高估,如同不少亞洲國家一樣,其經濟仍具頗强的外向型,一旦面臨世界經濟危機,便難免遭受巨大的衝擊。這次金融海嘯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長遠而言中國及好些其他亞洲國家實應逐步减低對出口的依存,不再賴以作爲達致經濟增長的主要工具,改而增加諸如擴大內需等其他幫助增長的機制。但這當然需要進行稅制及金融體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來加以配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