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人爲何不能接受中國强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1 11:03:07  


4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倫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期間會見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美國《全球主義者》5月31日載文《中國和日本:全球競爭》,摘要如下:

  現代的日本人幷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敬重中國人。日本依然潜藏著優越感,這種自負决定了很多人對于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組織以及禮儀的看法——這些都被認爲比不上日本。

  很常見的是,日本人通常忽視中國可能在這些方面取得的優勢,有趣的是,它使用了西方在幾十年前喜歡用來解釋日本獲取競爭優勢的說法:低劣的質量、僅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優勢、缺乏創新以及技術侵權。

  除非日本的民族思維方式經歷一場巨大的變化,否則被迫對中國經濟開放很可能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從溫和派的略微感到尷尬,到强硬民族主義者中前所未有的羞辱感。

  的確,日本曾經兩次很好地適應了外國人强加的開放。但是,那兩次都是來自美國人,這是一個關鍵的不同。第一次是美國艦隊在1853年進入東京灣。由于無法擊退“野蠻人”,日本的精英有遠見地意識到了現代化的重要性。日本以驚人的速度從封建閉變成了世界强國。第二次被迫向外開放,也是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大量人員傷亡後,開放的速度快,幷且範圍深遠。

  被神化的天皇在電臺裏發表了令人驚异的戰敗聲明,全人類立刻聽到——麥克阿瑟上將踏上日本領土——很快日本迎來了創新、企業家精神和管理、民主體制富有創造性的新方法,所有這些都造就了它快速的經濟增長。

  日本從過去被迫開放中迅速以巨大成功向前邁進。但是,日本人用他們的等級制度價值觀來詮釋過去的兩次開放——結論是:西方强國組織得更好、更聰明,因此很自然對它們表示尊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