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購悍馬 一個尷尬的“文化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7 05:05:53  


 
  2009年1月,中國汽車銷量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爲劃時代的一個月份。中國不但在追趕美國的汽車社會,也在模仿美國的汽車文化。回想起中國還在“單車社會”時,民衆所有的就是“永久”、“鳳凰”幾個牌子的自行車,談不上個性,更談不上奢華,而今天的中國,除了單車還在街道上躑躅前行,悍馬車也不時在擁擠的車流裏耀武揚威,透露著社會財富的分層,社會意識的分裂。這一畫面,很難“和諧”。 

  “悍馬夢”,甚至在美國的黃金時代,也不是人人都做得起的夢,而在今天,已經成爲社會的噩夢:環保主義者義憤填膺地譴責,政客小心翼翼地回避,最好這一口的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爲了避免給政敵口實,也忍痛賣掉了他的8部悍馬。好萊塢明星即使擁有悍馬,也要弄一部“混合動力車”裝裝門面。

  金融危機,暴露了美國經濟模式的缺陷,也宣告了悍馬文化的式微。悍馬銷量銳减,已經成爲通用汽車的“負資産”,也成爲美國文化的“負資産”。令人擔憂的是,在美國被遺弃的東西,會在中國易地而生。如果每一個“美國夢”都成爲“中國夢”,中國也將承繼美國的許多噩夢。因此,我們不擔心中國有悍馬,而是擔心在中國形成“悍馬文化”的土壤:消費主義、個人至上,等等。 

  金融危機已經證明,這種土壤會産生各種“泡沫”、“毒資”。它們都以“自由”之名義,以“市場”之名義,最後是嚴重傷害了市場,傷害了自由,還會傷害環境,傷害社會。 

  因此,悍馬之問,已經不限于一個産品之問,經濟之問,而形成一個文化之問,歷史之問。《紐約時報》的古德曼(Peter S. Goodman )在發問,“毛澤東會開紅色的悍馬”嗎?《洛杉磯時報》的青年記者皮爾森(David Pierson),也在北京發問“孔子會開悍馬嗎?”我們也要問,鄧小平會開悍馬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