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為何迫不及待上調油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1 09:25:02  


 
  石油也不例外。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4月,中國進口原油1,480萬噸,同比激增23%,今年此前的月份一直是負增長;而5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1,709萬噸,也創造了歷史上的第二高進口量。如果我們聯想到5月份以來國際油價的爆發性增長,“中國需求”的因素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儘管原油進口近幾個月不斷擴大,但實際上中國實體經濟的能源需求似乎並沒有明顯擴大,這從PPI數據可見一斑。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5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7.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10.4%。分品種來看,其中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0.6%,成品油中汽油價格上漲了4.7%,煤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32%和11.2%,汽油價格上漲可能是受到近幾個月汽車銷量增加的影響,而煤油和柴油價格的下降表明貨用車對柴油需求量的下降,這表明了物流運輸業的低迷,也從側面驗證了中國經濟離復甦尚遠。 

  對中國4月份以來原油進口的不斷攀升的一個合理解釋就是中國的石油儲備計劃。據路透社6月11日的報導,中國用了30個月的時間悄然完成了向第一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注油的行動,而且現在又在建造規模更大的第二期戰略儲備基地,這將給國際油價帶來極大的支撐。 

  因此,中國此次火速上調油價可能考慮到利用之前制定的並不完全透明的成品油調整規則調高成品油的價格,而非刻意壓低油價使其滯後于國際油價。可能的結果是通過價格杠杆,降低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這相當于“對沖”了中國政府加大石油儲備的需求,進而打消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需求”的過度預期,延緩油價的上漲步伐,降低石油儲備的成本。 

  另外,此時上調油價不一定是像以往大家認定的那樣,由石油巨頭“逼宮”發改委所致。由於經濟不景氣,需求本來就疲弱,價格再上漲勢必擠壓更多需求,石油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並不一定會上升,在油價上漲後也占不到太多便宜。據媒體報導,在6月1日上調汽油和柴油價格後,上海市內的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民營的加油站甚至還實施了價格優惠,一邊漲價一邊却優惠,說明了現有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無法反映終端需求,石油企業也未必能從此番漲價中得益。 

  據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油氣新聞》報導,目前,中國包括國有儲備和商業儲備在內的原油庫存為3,860萬噸,而這僅僅滿足中國1個月的需求,離國際上通行的3個月的戰略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因此,在國際油價超跌反彈的過程中,中國顯然要加緊石油儲備的步伐,並要儘量降低自己的成本。但要注意的是,中國龐大的物資戰略儲備計劃,雖然保證了未來的資源供應,但也扭曲了正常的市場機制和價格信號。政府未來要避免成為最大的“做市商”,讓消費者承擔額外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