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蕪湖市政府挖掘尹同耀的故事中,隱藏著讀懂中國社會的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地緣”,另一個就是“業緣”。將一個初次相識的人聘請為副總經理,其中除了“同鄉”因素之外,很難去解釋。當然,為將來與大企業(一汽)合作做好準備的所謂“業緣”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國共有33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1個特別行政區。有些地區的方言太重,都不能同其它地區的人進行語言溝通。在這樣一個國家,有種“玄機”能打消人與人之間警戒心理,那便是“同鄉意識”。中國人介紹自己時,經常會說“我是山東人”、“我是廣東人”。中國人只要遇上同省出身的老鄉,便能立刻打成一片。如果“地緣”加上“業緣”,就會即刻變成“合作夥伴”。
中國地緣幫派特性最明顯的就是“華人社會”。散居全球各地的6500萬華僑因血緣、地緣和業緣而形成了各種人際關係。比如,東南亞5大華人幫派——廣東幫、福建幫,潮州幫、海南幫和客家幫就經常跨越國境定期聚會,在事業上也緊密合作。
東南亞的華人幫派聯盟還起到貸款銀行的作用,為同鄉青年的創業提供無擔保巨款,條件是掙了錢連本帶利償還,在這一信用交易中,借方賴帳訛錢的情况幾乎不會發生。因為違背合約就上黑名單,在華人社會永遠被排斥。(《華人網絡》書中)
專家指出,中國的地緣成為“信用”的基礎,傳統的商業行為“合夥”起了影響。“合夥”指中國明末至清代出現的一種企業形式。即,兩個人以上共同出資本或勞動力合營的店鋪或企業的經營形式。仁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全仁甲(音)說:“合夥是以信賴為基礎維持的企業形式。地緣與血緣就是形成相互信賴的社會基礎。”
地緣與業緣可以說是形成“關係”的最基本因素,也是一股在底層推動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看不見的力量。解讀其動向就是讀懂中國社會走向的“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