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話華盛頓,中國反客為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9 10:12:27  


 
  另外,美國之所以一直拿人民幣匯率說事,除了政治博弈,最直接的經濟原因就是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但現在中國外需不振,對美貿易順差自然縮小,且現有匯率水平明顯有利於美國出口,美國自然不必迫切談“幣”。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是美國最大債權國,持有約8000億美元國債,華府迫切希望中國能一如既往的購買美債支持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美國要保持美元的堅挺來保證世界對它的信心,也要求助於中國的龐大美元外匯儲備——當前嚴重依賴北京擺脫困境,華府顯然不可能傻到有求於人還去挑釁對方,自然會收起大棒派發“胡蘿蔔”:給予對方某種更加平等的雙邊地位。 

  不過,美國“主動”放出“平等的雙邊地位”,並不意味著它仍能掌握議題的主動權。畢竟,隨著美國債台越壘越高,總額接近12萬億美元(人均國債超過4萬美元),國際不可能不擔心出現人類經濟體系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泡沫。尤其是10月份美國發債洪峰將至,華府能端出什麼好機制保證美元穩定? 

  從總統奧巴馬到財長蓋特納,不斷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稱能“保護中國投資安全”,但美國媒體在此次對話前幾乎一致在報道中提到中方關注在美資產安全,說明美國人也意識到華府的承諾並不容易取信於人。畢竟,美國多年奉行的美元貶值政策曾讓諸多美元資產持有者持有信心受挫。而從歷史上看,幾乎每次金融危機過後,都會出現美元貶值的情況。要在艱難時世中借錢給一個財務狀況很差且信譽打疑問的國家,中國不留個心眼不行。 

  中國握有“現金為王”的部分主動權,不難轉守為攻,用巨額美債作籌碼,積極主導雙邊對話。美國需要外資卻確實無法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即使美國政府作出承諾,但經濟自有其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因此缺乏可置信度,那麼中方大可抓住對方軟肋,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在其他方面讓步,建立具體可行的補償機制,比如對華開放高科技出口,放寬對中國海外併購的限制等等。 

  可惜,華府早已清楚中國的底線:在短期內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投資品前,中國要想不買美債,只能是一個偽命題——4月減持44億美元與5月大幅增持380億美元美債的反差,正表明中國眼下調整儲備結構的無奈處境。因而,是次中美對話,面對北京對美元資產安全的敲打,美方可能照樣大開空頭支票,不會給出實質性答案。 

  當然,要維持這種被奧巴馬財政顧問薩姆形容為雙方金融的“恐怖性平衡”,卻並不容易。倘若美方放任中國在美資產價值安全受到威脅,最終危及這一模式的穩定,中方自然不排除回應激烈行動,屆時雙方都無好處。或許,華府大小官員在對話前擺出溫和面孔,就是想安撫北京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