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在全球爭議中前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5 10:48:37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股市在去年10月間創下熊市最低點1664點,這成為看衰中國經濟的最極端時刻。然而正是從那時以來的十個月間,中國股市則又重新站上3400點高位,以107%的漲幅列全球股市之冠。在中國人的牛年春節晚會上民間喜劇家趙本山師徒表演的節目《不差錢》,竟然成了上半年中國經濟的通俗寫照。 

  國際與國內的判斷差距還是相當大:中國經濟學家大多相信中國可實現保八目標但並不相信中國會由此次危機而開始領導世界經濟,而西方學者大多質疑中國經濟質量但卻相信它會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最新一期《時代》周刊亞洲版就在刊登“中國能拯救世界嗎?”(Can China Save the World?)的封面文章,指出“中國經濟規模仍小,且面臨企業盈利萎縮、信貸泛濫。但中國若能克服這些挑戰,全球經濟力量東移之勢將難以阻擋”。 

  若想理解中國經濟問題,單純地以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來作觀察是不行的,而必須以一種動態的(而不是停滯的)、變革的(而不是僵化的)、現實的(而不是理論的)視角,去解讀中國經濟運行的機理與現象。如中國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就不是此前的經濟周期的簡單重複:十年前,中國國營企業占比龐大,民營企業雖迅速崛起但總規模不大,投資利器一下,經濟指標“立竿見影”,消費“那只手”根本用不上。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民間資本力量迅速壯大,中產階層逐漸成形,受傾斜政策刺激的消費已能部分地支撐實體經濟,部分地抵消了出口拉動——這就是新的發動機。 

  今年以來,中國樓市飈漲、股市迭創新高、物價基本平穩、企業恢復生產,這些基本面使經濟走勢漸趨明朗,但在信貸閘門放寬,國內外熱錢注入的情況下,流動性過剩似乎重新來臨,通脹預期也成了新難題。在這種背景下,中南海高層分赴全國各地進行密集調研,並在七月下旬作出判斷“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企穩向好的關鍵時期,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和充實完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和相關政策措施”。 

  經濟總量雖大,但發展不平衡、人口基數多或許是中國經濟的命門。避免大起大落、又要平穩發展,這是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難以想象的挑戰:無論爭議怎樣激烈,總要奮力前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